六旬阿母陷虎口,嗟我妇子日聚首。披缁耻就窣堵波,静俟鬼伯歌《薤歌》。
鹃啼血出不可拭,乌鲗遭风仍吐墨。横流何止叹王尼,楚词那敢希唐勒。
昆仑琵琶俗学驯,更受要道知无因。通儒愿勿作奇士,舌挢群惊秦越人。

【注释】

六旬:六十岁,这里指年纪大。阿母:母亲。虎口:比喻险恶的环境。我妇子:作者自称。披缁(zī):出家。鬼伯:山鬼。《薤(xiè)歌》:即《薤露歌》。鹃(juān)啼:即杜鹃啼鸣。乌鲗(hún):一种鱼。横流:指波涛汹涌。楚词:指屈原的《离骚》。那:哪敢。昆仑:指昆仑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琵琶:指弹琵琶,泛指音乐。俗学驯:指庸俗的学问。通儒:通达儒家之学的儒者。无因:没有原因。通儒愿勿作奇士,舌挢(chù)群惊秦越人:希望通达儒家之学的儒者不要去做那些奇特之士,以免引起众人惊恐。“挢”字原为“竖立”之意,这里用作动词,有“使……竖立”之意。秦越:指秦国与越国。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作者在洛阳时。诗中以老母年迈体弱、处境险恶为由,请求赵氏兄弟不再进献《香囊》,而自己却要继续努力,为朝廷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诗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与承担。

首联“六旬阿母陷虎口,嗟我妇子日聚首。”是说,母亲已六十岁了,现在她陷入了险恶的境地,而我们一家则天天聚在一起。“六旬”指六十岁,“阿母”是对母亲的尊称。“虎口”比喻危险的处境。“聚首”指全家聚在一起。这一句写出了母亲的艰难处境以及作者一家的担忧之情。

颔联“披缁耻就窣堵波,静俟鬼伯歌《薤(xiè)》《薤》歌》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这里借指死亡。“乌鲗遭风仍吐墨”是说,乌鲗被风吹得翻了,流出黑色的胆汁,喻人遭受不幸。“横流何止叹王尼”是说,水势多么湍急啊!连王维这样的诗人都感叹不已。“楚词”指屈原的《离骚》,“希唐勒”意为不敢希羡。这里用屈原和王维自比,表明自己虽然遭遇不幸但仍要保持高洁的节操。

颈联“昆仑琵琶俗学驯,更受要道知无因”是说,昆仑山上的琵琶声很优美,但那是庸俗的音乐,我们不应该去追求这种世俗的艺术。“昆仑”指昆仑山,昆仑山上有神鸟凤凰栖息。这一句写诗人对世俗艺术的鄙弃及自己清高的志向。“通儒”指通晓儒学的学者。“无因”意思是没有原因。这一句写诗人不追求世俗艺术的原因。诗人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儒学道理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奇士,而自己正是这样的人。

尾联“通儒愿勿作奇士,舌挢群惊秦越人”是说,希望通晓儒家之学的儒者不要去做那些奇特之士,以免引起众人惊恐。“挢”字原为“竖立”之意,这里用作动词,有“使……竖立”之意。“秦越”指秦国和越国这两个国家。这里用两个国家来比喻世人对不同意见的反应态度。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语。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虽遭遇不幸但仍保持清高志向的决心和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