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鸩媒翻复时,同官叵测祸尤奇。
宦无半载生同尽,身有千秋死或知。
鹤吊已虚磨镜具,松风长护墓门碑。
天章恤典光泉壤,岂独微臣感激恩。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诗为七律,首联“恩怨鸩媒翻复时,同官叵测祸尤奇”中“恩怨”“鸠媒”是关键词。“恩怨”指李荣斋大令与同僚之间的恩恩怨怨;“鸠媒”比喻同僚间的相互倾轧。颔联“宦无半载生同尽,身有千秋死或知”中“宦无半载”指作者的仕途短暂,“身有千秋”指作者虽未得善终,却能名垂青史。颈联“鹤吊已虚磨镜具,松风长护墓门碑”中“鹤吊”指作者死后被百姓祭奠,“松风长护墓门碑”指百姓保护他的墓地。尾联“天章恤典光泉壤,岂独微臣感激恩”意为皇帝的恩典如天上的云彩照耀大地,我感激皇上的厚恩。赏析: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正在洛阳任职。这首诗以议论入诗,借李荣斋之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的前四句主要写李荣斋之死的原因。诗人用“恩怨”“鸠媒”两词,点明李荣斋之死是同僚之间互相倾轧的结果,这既表明了李荣斋之死不是由于政敌的陷害,也暗示出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诗的后四句主要写诗人对李荣斋的追悼之情。诗人以“鹤吊”“松风”等意象,表现了百姓怀念李荣斋的情感。“天章恤典”一句表明皇帝对李荣斋的关怀。尾联“岂独微臣感激恩”,表明诗人感激皇帝对自己的关照。全篇议论入诗,感情真挚,意蕴深远。
【答案】
①“恩怨”、“鸩媒”是关键词。②“宦无半载”指作者的仕途短暂,“身有千秋”指作者虽未得善终,却能名垂青史。③“鹤吊”指作者死后被百姓祭奠,“松风长护墓门碑”
指百姓保护他的墓地。④“天章恤典”指皇帝的恩典如天上的云彩照耀大地,“岂独微臣感激恩”表示诗人感激皇上的厚恩。
赏析: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正在洛阳任职。这首诗以议论入诗,借李荣斋之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的前四句主要写李荣斋之死的原因。诗人用
“恩怨”“鸠媒”两词,点明李荣斋之死是同僚之间互相倾轧的结果,这既表明了李荣斋之死不是由于政敌的陷害,也暗示出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诗的后四句主要写诗人对李荣斋的追悼之情。诗人以“鹤吊”“松风”等意象,表现了百姓怀念李荣斋的情感。
“天章恤典”一句表明皇帝对李荣斋的关怀。尾联“岂独微臣感激恩”表明诗人感激皇帝对自己的关照。全篇议论入诗,感情真挚,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