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巘悬崖藓迹斑,陡然孤峙雁门关。
寄言海角南鸿少,何用云峰绝跻攀。
【注释】雁门关:位于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端。
“过雁门关”:路过或经过雁门关。雁门关是古代的边防要地,位于今山西代县北,是长城重要关口。
“叠巘悬崖藓迹斑”:山峦重叠,悬崖峭壁,长满了苔藓。
“陡然孤峙雁门关”:突然之间,巍然屹立的雁门关。突兀(yù):高耸、突出的样子。突兀孤峙:高耸独立的样子。
“寄言海角南鸿少,何用云峰绝跻攀”:寄语南方的鸿鹄(即鸿雁)少飞来,为什么还要去攀登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呢?
赏析:
诗题“过雁门关”,点出了所经之地。雁门关为古时北疆的重要关隘,诗人从雁门关的地理形势写起,描绘出一幅苍茫壮阔的边塞风光图。首句以“叠巘”(重重叠叠的山)写关前之景,以“崖”(峭壁)写关后之景,以“藓迹斑”(苔藓的痕迹)写山间之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次句写关之高耸独立,突兀而立。三、四句则转入对人的描写。诗人在此处运用拟人手法,将鸿雁比作远道而来的客人,既表现出对客人的关切,也表现了诗人对北方边关的深情。五、六句写诗人的感叹:既然有如此好的风景,何必还要攀登高山?这是反问,也是无奈的叹息。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壮阔,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壮丽景色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