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概括”等,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重点注意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诗句所要表达的意象之间的联系。本题要求考生对诗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赏析。首先看第一句“立马风陵望汉关”,意思是:在风陵渡马停驻,遥望汉关,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为后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三峰高出白云间”,意思是:远处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巍峨壮观;近处碧波荡漾的水面泛着银光,清澈明亮;山峦、水波、云霞交相辉映,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这三句话描绘了潼关一带壮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西来一曲昆仑水”,意思是:西来一条蜿蜒曲折的黄河水,这一句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以及黄河水的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特点。“划断中条太华山”,“划断”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的汹涌澎湃。“太华”即华山,这里用“划断”来表现黄河水势的汹涌澎湃,也暗示出作者想要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
【答案】
译文:
站在风陵渡口,我放眼远眺汉关,只见远方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近处碧波荡漾的水面泛着银光,山峦、
水波、云霞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注释:风陵渡: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风翔县,是古代通往长安(西安)的必经之路。潼关:古关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赏析:
首联描写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壮丽景色,以“望汉关”领起,点出潼关在汉关之旁,既写出了潼关的地理位置
,又写出了潼关的雄壮之势。“风陵”点出潼关的地理特征。“立马”、“望汉关”、“三峰”、“白云”、“中条”、“太华”六句,把潼关周围的自然景物写得十分动人,使人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三峰”、“白云”、“太华”四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二联“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二句描写黄河水势浩大,气势磅礴、奔腾不息。“西来”二字点出了黄河源头的所在,同时也表明了黄河的发源于西方。“一曲”两字,既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又突出黄河水流的连绵不断。“划断中条太华”四字,既写出了河水的湍急,又写出了河水奔腾的势头。“中条太华”指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部和山西省河津市西部交界之处。华山主峰莲花峰海拔2160米,东则曰岳,西则曰华,故称太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