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飞度接花茵,殿阁经行觌胜因。
香气入衣初不触,钟声到耳迥无尘。
木童石女宾中主,翠竹黄花觉后身。
忆旧临风三叹息,碧潭明月影磷磷。

【注释】

  1. 梦游天台:指在梦境中游览天台山。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相传为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此诗是诗人梦中游历天台山的写照。
  2. 石梁:即石桥。接花茵:形容石桥下有鲜花盛开,如茵褥一般。
  3. 殿阁经行:在宫殿楼阁中穿行。觌胜因:见到美景胜地。
  4. 香气入衣:衣服上沾上了花香。初不触:一开始没有感觉到它。
  5. 钟声到耳:听到钟声。迥无尘:非常清静,没有杂音。
  6. 木童石女:指道士、尼姑等。宾中主:指宾客中的主角。
  7. 翠竹黄花:指青翠的竹子和黄色的菊花。觉后身:感到身体变得轻盈。
  8. 忆旧临风三叹息:回忆过去的事而面对清风感叹不已。
  9. 碧潭明月影磷磷:在清澈的池塘上看到月亮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梦中游历天台山时所作,通过描绘景色、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石梁飞度接花茵”,描写了石桥下的鲜花,如同地毯一般覆盖着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二句“殿阁经行觌胜因”,描述了自己在宫殿楼阁中穿行,欣赏到美景胜地。这里的“觌”是看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第三句“香气入衣初不触”,进一步强调了香气的存在,但并没有直接接触到皮肤,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四句“钟声到耳迥无尘”,描述了在宫殿楼阁中听到钟声,虽然声音响亮却十分清静,没有杂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五句“木童石女宾中主”,描绘了道士、尼姑等客人中的主角,他们都是尊贵的客人。这里的“木童”和“石女”分别代表男道士和女尼姑,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人士的尊重和敬仰。
    第六句“翠竹黄花觉后身”,表达了在经历梦境之后,感受到身体变得轻盈,仿佛变成了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的“觉后身”是指经过梦境体验后,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超凡脱俗的能力。
    第七八两联则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第八句“忆旧临风三叹息”,回忆起过去的事情,面对清风感叹不已,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最后一句“碧潭明月影磷磷”,在清澈的池塘上看到月亮的影子,显得更加幽静和美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