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
春暄二月后,香浸一溪中。
重穋随宜辨,筠笼用力同。
每多贤父老,占节识年丰。

【注释】

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

百谷:泛指各种谷类。遗嘉种:留下好种子。先农:《周礼·天官》有“三农”,即后稷、大司农、太史,是古代负责农业的官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者,其先齐人也,故尝游燕赵,颇得其助焉。既相齐,出记曰:‘吾多资财,生之无崖矣,吾何忧于贫呢!’”《汉书·食货志》:“(桑弘羊)上言‘民所疾苦,无大于欠赋重役……今律令下细作谨端,而民不冻馁,则是吏奉法不苛也。”

春暄二月后,香浸一溪中。

暄:暖和。香浸:香气浸润。

重穋随宜辨,筠笼用力同。

重穋:一种用茅草编成的筐。筠笼:竹制的笼子。

贤父老:有德行的人。占节:根据节气推算。识年丰:预知丰收年景。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播种。“遗嘉种”、“著懋功”,表明这是良种,是先农辛勤劳动的结果;“春暄二月后”,表明此时气候暖和,利于耕种;“香浸一溪中”,表明这良种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了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所以长得茂盛,花香四溢。后两句写收获。“重穋随宜辨”,说的是收割时,农民们根据不同品种的禾苗来分类;“筠笼用力同”,说的是打稻时,他们用力一样地使劲。最后两句写农事活动。“贤父老”,指的是有德行的老人,“占节识年丰”,“识”是知道之意。意思是:这些有德行的老人根据节气推算,能够预知丰收年景。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耕夏种秋收的农村生活图景,歌颂了农民的劳动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