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垲高原古上都,郁蒸节候热全无。
千寻木荫招凉扇,几道泉飞辟暑珠。
时任镂冰为鸟兽,湾从销夏泛菰蒲。
何如此地随仙跸,披拂清风胜舞雩。
【译文】
避暑口在高原之上,炎热的暑气完全消失。
千寻的树林荫蔽着凉风,几道泉水飞溅出凉爽的珠滴。
任凭镂冰雕成各种鸟兽,弯弓射箭消夏泛舟菰蒲。
何如此地随仙跸,披拂清风胜舞雩。
【注释】
避暑口:地名,今属河北省平山县。
爽垲(kǎi lěi):地势高燥的地方。
郁蒸:湿热闷热。
全无:没有。
千寻:形容极高的树木。古代称树高称为“千尺”,故以千丈比喻。这里指高大的树荫。招凉扇:乘凉。
辟暑珠:用泉水滴成的像玉一样清凉的水珠。
镂冰:雕刻冰块,比喻为鸟兽雕琢。
湾从:曲曲折折地流淌。
销夏:消暑、避暑。
菰(gu ū) 蒲:菰蒲,水生草本植物的一种,又称茭白,可食。
随仙跸(bì):跟随帝王车驾。
清风:清风吹来,喻指和煦的风。
胜:胜过。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避暑口外的感受。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二句写景。高原之口,地势高爽,炎炎夏日,暑气全无,这是诗人所向往的。
第三四句写树荫。千丈高的大树如伞一般为游人遮阴,而山涧的清泉又如雨点般洒落下来,使人感到清凉爽快,这是诗人所见所感。
五七两句写游人活动。雕工们用冰雕成各种各样的鸟儿和野兽,他们弯弓搭箭准备射杀它们;而游客们则沿着山涧泛舟,享受着菰、蒲等食物的美味,这又是诗人所见所闻,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八句由上文的游人活动引出下文。在这里,诗人忽然想到了随从帝王车驾而行的快乐,他想到自己可以披拂着和煦的清风,与神仙共乐,这真是令人羡慕的事情,于是情不自禁地把这种心情抒发了出来。
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中间穿插议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