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蔼蔼罨重城,二月天容逗嫩晴。
雪尽柳条青可折,寒消桃蕊绛初成。
谁家新燕低飞影,何处归鸿晚度声。
窗外好风樽内酒,钻榆取火又清明。

这首诗的标题是《清明》,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春云蔼蔼罨重城,二月天容逗嫩晴。
春天的云雾缭绕着城墙,二月的天空呈现出嫩绿的晴朗景象。

雪尽柳条青可折,寒消桃蕊绛初成。
雪已经融化了,柳枝变得翠绿,可以折断;桃花的花瓣已经变红,刚刚开放。

谁家新燕低飞影,何处归鸿晚度声。
是谁家的燕子在低飞呢?哪里的鸿雁在晚归时发出声音?

窗外好风樽内酒,钻榆取火又清明。
外面吹来的是温暖的风,樽中盛着美酒,这又是一个清明节。

注释与赏析:

  • “春云蔼蔼罨重城”:春云笼罩着重城(指高大雄伟的城门),形容春意盎然,云雾缭绕的景象。
  • “二月天容逗嫩晴”:二月份的天空显得格外明亮,天气晴朗,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雪尽柳条青可折”:雪融化后,柳树枝条变得翠绿,可以折断。
  • “寒消桃蕊绛初成”:寒冷消退了,桃花的花瓣已经红润饱满,刚刚盛开。
  • “谁家新燕低飞影”:哪家的新燕子在低飞呢?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燕子是春季的象征,它们的低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何处归鸿晚度声”:哪里的大雁在傍晚归来时发出声响?大雁是秋天的象征,它们的归巢代表着秋季的来临。这里的“归鸿”指的是迁徙归来的大雁。
  • “窗外好风樽内酒”:外面的春风拂面,樽中盛着美酒,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
  • “钻榆取火又清明”:用榆木钻取火种,又是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这里的“钻榆取火”指的是用榆树的枝条来点火取暖或做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