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柳千条拂地垂,红尘飞不到轩墀。
炷余古鼎睛烟袅,题罢长笺昼漏移。
松影参差摩诘画,禽声上下浩然诗。
遥空喜见浓云合,恰是吾民望雨时。
注释
1 苑柳千条拂地垂:苑中的柳树成千上万条,它们轻轻垂落下来,仿佛在地面上拂动。
- 红尘飞不到轩墀:这里的“红尘”通常指代世俗的纷扰和繁忙,而“轩墀”(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则指代高敞的台阶或平台。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清高与超脱。
- 炷余古鼎睛烟袅:点燃剩余的古炉,烟雾袅袅上升。这里的“炷”是指古代烧香时插在香炉中的香柱,“古鼎”指的是古老的炊具,“睛烟袅”形容烟雾缭绕。
- 题罢长笺昼漏移:写完了长长的书信,时间已经到了白昼。这里的“题罢”意味着书写完毕,“长笺”指的是篇幅较长的书信,“昼漏移”则是指白昼的时间流逝。
- 松影参差摩诘画:松树的影子参差不齐,就像是唐代画家摩诘(即张大千,唐代著名画家)的画作中常见的风景。
- 禽声上下浩然诗:鸟儿的叫声高低起伏,宛如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这里的“上下”指的是鸟叫声的音调变化,“浩然诗”则是指这种声音如同诗歌一样美妙动人。
- 遥空喜见浓云合:远处的天空中,喜见乌云汇聚。这里的“遥空”指的是高空,“浓云合”则是指天空中密集的乌云。
- 恰是吾民望雨时:恰好是百姓期待下雨的时候。这里的“吾民”指的是作者自己,“望雨”则是指盼望下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描绘出苑中的柳树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二句以“红尘飞不到轩墀”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其内心的高洁;第三句通过点燃余下的古炉,烟雾袅袅上升,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第四句写出了书写完书信后,时间已是白昼,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第五句将松树的影子与画家摩诘的画作相比,赞美了自然之美;第六句通过对鸟儿叫声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感慨;最后一句描绘了天空中乌云逐渐聚集的景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