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昔好客,结识俱英贤。
就中公最亲,如影依形然。
每因儤直暇,觞咏偕欢妍。
门前渌水亭,亭外泊小船。
平池碧藻合,高树红樱悬。
仰窥城西山,俯听槛底泉。
有时把彩笔,按谱新词填。
或模姜白石,或效张玉田。
有时作八分,鸾凤争翔骞。
中郎及丞相,屈强堪比肩。
晨游辔屡并,暮宿床必联。
阳乌出复没,顾兔缺再圆。
相将移四序,谓可终百年。
百年讵足保,一旦忽弃捐。
伯兮既下世,客散如云烟。
公亦厌承明,返棹鸳湖边。
湖宽百余顷,中有蒲与莲。
宜晴复宜雨,倒映东南天。
愁来即泛艇,兴到或扣舷。
试哦康乐句,空水共澄鲜。
颇谐物外好,永谢区中缘。
先生间世才,坟典咸贯穿。
发而为文章,力若横海鳣。
上登最高峰,下探不测渊。
宾筵列钟鼎,武库罗戈鋋。
自从唐宋后,继震川荆川。
【注释】
吾兄:对友人的尊称。公最亲:最为亲近。儤(bó):值班时。觞咏(shāngyǒng): 泛指饮酒赋诗。亭:水边建小榭。藻:水中的水生植物,也指水草。红樱:红色的樱花。鸾凤:传说中的吉祥鸟,这里比喻文才。相将:相互伴随。移:移动、转移。比肩:并肩。中郎:东汉人蔡邕字,以文学著称。丞相:西汉人萧何字,以政治才干著称。区中:这里指官场。
【赏析】
此为送别诗。首二句写与竹垞先生交往之深,情谊之重。三四句写其生活情趣。五六句写其游赏之乐。七八句写其写作之事。最后四句写其志向和遭遇。通篇抒发了作者与竹垞先生的友情以及对他仕途坎坷的同情。
“吾兄昔好客,结识俱英贤。”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与竹垞相识相交的缘由。“好”字表明竹垞的性格特点,即喜爱交友;“俱”字写出了竹垞的交友范围广、层次高。“英贤”二字则点明了竹垞的身份地位,说明竹垞是一个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就中公最亲,如影依形然。”这两句写竹垞在众人之中与作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同影子依附于形体一样不可分割。“就中”二字既表明了竹垞与作者关系的特殊性,又突出了竹垞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每因儤直暇,觞咏偕欢妍。”“儤直”指的是值班之时。“觞咏”是指饮酒赋诗。“欢妍”则描绘出了一幅作者与竹垞一起饮酒赋诗、共度欢乐时光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门前渌水亭,亭外泊小船。”“渌水”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水,“亭”是指水边的小亭子。“泊小船”则描绘出了一幅作者与竹垞乘船游玩的情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与竹垞之间的友情,也体现了两人共同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
“平池碧藻合,高树红樱悬。”“平池”指的是平静的池塘,“红樱”则是树上红色的樱花。“合”与“悬”两个动词分别描绘出了水面上碧绿的藻类与高高的树木,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竹垞家中的自然美景,更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仰窥城西山,俯听槛底泉。”“仰窥”与“俯听”两个动词分别描绘出了作者站在高处俯瞰城西山景和坐在低处聆听溪水的声音,生动地表达了竹垞家自然环境的优美。同时,这些描写也反映了竹垞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有时把彩笔,按谱新词填。”“彩笔”指的是五彩缤纷的笔,“谱”则是指歌词或曲谱。“新词填”则意味着作者在创作新的作品。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竹垞在家中创作诗歌的情景,也体现了他对于文艺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或模姜白石,或效张玉田。”“模”与“效”两个动词分别描绘出了作者模仿名家风格和学习他人技艺的情景。“姜白石”与“张玉田”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位文人雅士。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竹垞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诗词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有时作八分,鸾凤争翔骞。”“八分”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鸾凤”则是传说中的祥瑞之物。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竹垞笔下作品的神采飞扬和意蕴深远,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这些描写也体现了竹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视。
“中郎及丞相,屈强堪比肩。”“中郎”指的是东汉名臣蔡邕,“丞相”则是西汉名臣萧何。这两个人物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儒名臣,他们的学问和才能令人敬佩。“屈强”则意味着他们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些评价不仅彰显了竹垞的才华和成就,也体现了他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
“晨游辔屡并,暮宿床必联。”“晨游”指的是一大早出去游玩,“暮宿”则是傍晚时分回家休息。两个连续的动作描绘出了竹垞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些描写也反映了竹垞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阳乌出复没,顾兔缺再圆。”“阳乌”指的是太阳,“缺”“再”则分别表示缺失和补足之意。“顾兔缺再圆”则意味着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是循环往复、永恒不变的。这个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月相的变化过程,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轮回。
“相将移四序,谓可终百年。”“相将”指的是一同前行或共同经历。“四序”则是指一年四季。“终百年”则是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这些表述不仅展现了竹垞对于人生命运的豁达态度,也体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百年讵足保,一旦忽弃捐。”“百年”与“一朝”相对照,表达了时间短暂且易逝的概念。“讵(jù)”与“忽”两个词则强调了竹垞对于生死无常的认识和接受度。这些表述不仅凸显了竹垞的人生哲学观念,也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深刻领悟。
“伯兮既下世,客散如云烟。”“伯兮”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位贤者,“下世”则意味着去世。“客散如云烟”则形容朋友离去后的空虚之感。这些描述既反映了竹垞与好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离世后孤独无助的感受。
“公亦厌承明,返棹鸳湖边。”“承明”指的是古代皇宫中的禁苑,“棹(zhào)”则表示划船的意思。“返棹鸳湖边”则意味着归隐田园的愿望。这些表述既展现了竹垞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也表达了他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湖宽百余顷,中有蒲与莲。”这句描述了湖面的广阔和周围环境的优美。同时,这也隐喻了竹垞心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译文】
我兄长以前喜欢交友,结交的都是英才贤士。其中我最亲近的朋友,像影子那样紧紧跟随我。每当值班闲暇之余,我们就一起喝酒吟诗,尽情享受那份快乐。我们常常在门前的渌水亭里相聚,有时也会在岸边的小船上游玩。那片平静的池塘里生长着碧绿的藻类和红艳的樱花树,而高高的树上挂满了盛开的花朵。我抬头仰望着城西山的壮丽景色,低头听着槛底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有时候我会拿起彩笔,按照曲谱创作出一首首清新脱俗的新词。有时候我也会模仿古代名家的风格,或者学习其他诗人的技艺。我有时会尝试用八分水墨画技法来描绘山水之美,就像鸾凤在天空翱翔飞翔一般矫健有力。中郎和丞相这样的杰出人物都曾与我齐名,他们的成就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清晨出游时总是并肩同行,晚上归来时总会连在一起休息。太阳从东方升起又落下,月亮的盈亏也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我们都曾在青春年少时追逐过梦想,如今却都已白发苍苍。那些曾经陪伴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却已成为过去的记忆。我们曾经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但如今却只能将这些回忆珍藏在心底。
【赏析】
《送别》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展开叙述,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刻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送别双方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一、开篇点题,直抒胸臆
诗篇一开始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吾兄昔好客,结识俱英贤。”这两句诗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原因——因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难得相见,所以要互相道别、珍惜这段难得的友情。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诗歌一开始就充满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和深沉的感情色彩。
二、描绘场景,营造氛围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刻画和氛围渲染,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送别现场。“就中公最亲”,这里的“就中”一词既表明了竹垞与作者之间特殊的关系,也暗示了竹垞在众多朋友中最值得托付和依赖的人;而“最亲”二字则进一步强化了竹垞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绘两人在门亭下畅游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两人一边品茗聊天、一边欣赏风景,其乐融融、惬意非凡。
三、表达情感,抒发感慨
随着送别的临近,诗人的情感也在逐渐升华。他开始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友情:从最初的相识到如今的离别,他们经历了多少风雨和坎坷啊!“每因儤直暇,觞咏偕欢妍。”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人在一起饮酒赋乐、共度欢乐时光的画面,同时也暗喻了两人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难以割舍的联系。
四、展望未来,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