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
【注释】:县心:一心向往。役志:把意志寄托在名利上。款来:指受到他人的奉承、拉拢。已失:指自己失去的东西。
译文:人的智力是有限的,现在的人有的倾慕富贵权势,有的把名利当作追求的目标,对别人奉承讨好的,对自己却失去了所追求的东西。有的人沉醉于下棋的乐趣,有的人则把时间用在观赏花草鸟兽上,劳心劳力相同,时间却一样过去。像这样,都是那些聪明的人失去的东西。我经常思考,假使扬雄改变研究经书的方法以迎合世俗,未必能够超过汉廷诸人,但会放弃深沉的思考。韦宏嗣舍弃撰写史书的长处去做棋艺,未必能被吴国选拔为上选官,但也一并忘记了渐渍的效果。这两个儿子,各自专攻自己擅长的事,而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值得妒忌的。我常常自我安慰,只是敢于告诉您罢了。
与孙季逑书
【注释】:季逑(qiū jū):即孙季逑,作者的朋友。
译文: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若此,皆巧者之失也。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
赏析:本诗是一首赠给友人孙季逑的诗歌,诗人借古人的事迹来劝诫好友要专心致志。
首联“夫人之智力有限”,点出了主题,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
第二联“今世之士,或县心于贵势,或役志于高名”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容易被名利和权势所迷惑,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这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第三联“在人者款来,在已者已失”则是对前两联的具体化。诗人用两个比喻来形容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是“在人者款来”,指的是那些依附于他人、希望得到他人赏识的人;另一个是“在已者已失”,指的是那些自甘堕落、不求进取的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人的鄙夷之情。
第四联“又或放情于博奕之趣,毕命于花鸟之研”则是对前两联的具体化。诗人指出,有些人沉迷于赌博和赏花养鸟的趣味之中,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人生态度的反感。
第五联“劳瘁既同,岁月共尽”则是对前四句的进一步总结。诗人认为,无论是依附于他人、希望得到他人赏识的人,还是自甘堕落、不求进取的人,他们的劳心劳力都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是不同的。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人生态度的批判。
第六联“若此,皆巧者之失也”则是对前五句的概括。诗人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过于注重技巧而不是实际才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而不是内在素质。
第七联“间常自思,使扬子云移研经之术以媚世,未必胜汉廷诸人,而坐废深沉之思”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能够通过学习经书的技巧来迎合世俗,但是却不能超越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因为过度专注于技巧而忽略了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第八联“韦宏嗣舍著史之长以事棋,未必充吴国上选,而并忘渐渍之效”则是对另一个例子的说明。诗人指出,韦宏嗣舍弃了自己的长处去从事下棋,虽然他可能成为吴国的上选官,但是他却没有忘记逐渐积累的经验。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人生态度的批评。
第九联“二子者,专其所独至,而弃其所不能,为足妒耳”则是对前八句的总结和评价。诗人认为这两个年轻人都过于自负并且缺乏自知之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这种嫉妒之心是不可取的。
第十联“每以自慰,亦惟敢告足下也”则是对全诗的小结和感慨。诗人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朋友的关心和期望。他希望朋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人生观。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既包含了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也包含了对于个人行为准则的指导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