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这首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部分,主要描绘了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
- 这石头的心已经被炽热的欲望所充满,它无法接受那些话,所以反复地苦苦哀求。
- 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 两位仙人知道不能强迫这块石头,于是叹息说:“这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的道理。既然如此,我们就带你去享受一番,只是当你得意的时候不要后悔。”
- 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
- 那石头回答道:“自然是,自然是。”僧人又说:“如果说你的灵性和性格,却如此笨拙,没有一点珍贵之处。这样也只能够踮着脚站立了。也罢,我现在大力施展佛法帮助你,等到灾难结束的时候,再恢复你本来的样子,完成这件事情。你认为怎么样?”石头听了,感激不尽。
-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 那僧人开始念诵咒语,画符施法,很快就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然后又缩小到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小。僧人把这块美玉放在掌心,笑着说:“这块石头本身也是一个宝贝,但是它还没有真正的好处。如果在上面刻上一些数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奇珍异宝那就更好了。然后我们带着你到昌明繁盛的地方,诗礼簪缨之家,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生活。”当那块石头听到这些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问:“不知道师傅赐给我几件奇妙之处,也不知道师傅将我带到何处?请您告诉我吧,让我不再迷惑不解。”
-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 那位僧人笑道:“你不要多问了,等以后你自然会明白的。”说完,他就把那块石头装进了袖子里,同时带着那个道士一起飘然离去了,他们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首诗通过石头的变化来隐喻人的命运和性格的变化,以及对于命运和修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