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

诗句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译文

那位年轻的女子林黛玉,刚刚恢复健康,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亲,但是外祖母执意要她前去,并且有如海说:“你的父亲年纪将近半百,没有再娶的意愿,再加上你体弱多病,年龄还很小,上面没有母亲的抚养,下面没有人可以互相帮助,现在依靠外祖母和舅舅的妹妹们一起前往,正好能减轻我的顾虑担忧,为什么反而不去呢?”林黛玉听了,就含着眼泪向母亲道别了,随着奶娘和其他几位老婆婆上了船。贾雨村也另外租了一条船,带着两个小男孩,跟着林黛玉一起走了。到了京城之后,贾雨村先整理了仪容,带着两个小男孩,拿着侄子的名片,来到荣府的大门前投了信。那时贾政已经看了妹夫的信,急忙请他进来见面。贾雨村相貌魁梧,言辞不俗,而且贾政最喜欢读书人,待人宽厚,救济弱小,扶危济困,非常符合他家族的传统;何况又是妹夫的意思,因此贾雨村得到了特别的优待,与贾政的关系更加亲近。于是全力在朝廷中协助他,在他题奏的时候,轻松地谋得了恢复官职等待空缺的机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应天府缺额出现,便谋到了这个职位,向贾政辞行后,选好了日期上任去了。

注释

  1. 黛玉:指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2. 身体方愈:指林黛玉的身体刚好一些。
  3. 原不忍弃父而往:指林黛玉原本不想离开父亲。
  4. 外祖母致意务去:指的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劝她一定要去。
  5. 再无续室之意:指她的父亲没有再婚的想法。
  6. 多病:身体虚弱,生病很多。
  7. 年又极小:年龄还很小。
  8. 上无亲母教养:上面没有母亲的抚养。
  9. 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下面没有人可以互相帮助。
  10. :凭借,依赖。
  11. 雨村另有一只船:贾雨村租了另一条船。
  12. 宗侄:贾雨村的侄子。
  13. 神京:京城。
  14. 内中协助:在朝廷中协助。
  15. 金陵应天府缺出:金陵应天府出现了一个空缺。
  16. 补了此缺:补了这个空缺。
  17. 拜辞了贾政:向贾政告辞。
  18. 择日上任去了:选择了日子就任。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林黛玉因为生病和家庭情况复杂难以照顾自己而无法跟随父亲前往京城,但最终在家人和亲戚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她的学业和生活。诗中展现了林黛玉的柔弱与坚强,以及她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坚定。通过描绘林黛玉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诗人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不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