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诗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
无缘无故地寻找忧愁并怨恨,有时表现得像傻子一样疯狂。尽管长得一副好皮囊,但心里其实很粗糙。
生活不得志,不谙世事,害怕读书。行为偏激古怪,不管别人怎么说。
富贵时不懂得珍惜快乐,贫穷时难以忍受寂寞。可悲的是浪费了美好的年华,对国家和家庭都没有益处。
在世界上没有谁能称得上第一,在历史上也没有谁算是最不肖的人。告诉那些纨绔子弟和富贵人家的子弟们:不要学这个孩子的样子!
【注释】
- 无故寻愁觅恨 - 无缘无故地寻找忧愁并抱怨。
- 有时似傻如狂 - 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傻或疯狂。
- 纵然生得好皮囊 - 即使长着一副好看的外表。
- 腹内原来草莽 - 内心其实很粗俗。
- 潦倒不通世务 - 生活不得志,不谙世事。
- 富贵不知乐业 - 富贵时不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的快乐。
- 贫穷难耐凄凉 - 贫穷时难以忍受寂寞和困苦。
- 辜负好韶光 - 浪费了美好的时光。
- 于国于家无望 - 对国家和家庭都没有益处。
- 无能第一 -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称第一。
- 古今不肖无双 - 在历史上也没有谁算是最不肖的人。
- 纨绔与膏粱 - 指贵族子弟。
- 莫效此儿形状 - 不要学这个孩子的样子。
【赏析】
本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通过宝玉的视角展现了他与黛玉初次见面的情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两人相遇的场景充满了戏剧性和象征意义。宝玉对黛玉一见钟情,而黛玉则对宝玉有一种莫名的反感。黛玉的身世、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内容。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通过对宝玉和黛玉的外貌、性格和遭遇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以及对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