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诗句:
1 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

  • 注释:在《红楼梦》的第四回中, 已经简要地说明了贾、薛两家的家族背景及其在荣国府内的居住状况。
  1. 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 注释:由于前面的内容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叙述暂时搁置。
  1.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
  • 注释:描述的是林黛玉自从来到荣府之后,得到了贾母深深的爱护与关照,生活上的一切如同宝玉一般被宠爱。
  1. 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 注释:提到迎春、探春和惜春三个孙子女相较于其他更受宠爱的孙子孙女来说,她们的位置相对较后。
  1. 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 注释:形容两人相处和谐,没有矛盾或争执。
  1.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 注释:突然之间,薛宝钗来到了荣府,虽然年龄不算小,但品性端正,外貌出众。
  1.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 注释:薛宝钗性格开朗大方,能够随遇而安,不像林黛玉那样骄傲自大。
  1. 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 注释:由此,薛宝钗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1.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 注释:小丫头们也喜欢和薛宝钗一起玩耍。
  1.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 注释:因为薛宝钗的出现,林黛玉感到不快和不满。
  1. 宝钗却浑然不觉
  • 注释:薛宝钗对林黛玉的情绪毫不知情。
  1.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
  • 注释:指的是宝玉虽然年纪尚小,但天生性格单纯笨拙,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1. 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 注释:宝玉对待兄弟姐妹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没有明显的亲疏之分。
  1. 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
  • 注释:因为经常和林黛玉一起跟贾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比其他姐妹更加熟悉一些。
  1. 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 注释:由于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和亲近,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误会和矛盾。
  1. 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
  • 注释:具体原因不明,导致两人发生了争执。
  1. 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
  • 注释:林黛玉因此事感到非常生气和伤心,独自在房间里流泪。
  1. 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
  • 注释:宝玉意识到自己说话过于直接冒犯了林黛玉,主动道歉并去请求原谅。
  1. 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 注释:经过一番争执和解释,林黛玉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