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诗句】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译文】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开篇部分。通过宝玉听到曲子的情景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命运、亲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体悟和思考。
“枉凝眉”一句表达了宝玉对眼前人事的感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却又无法与之结合,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深感无奈和悲哀。接着,“恨无常”则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在这里,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无法预料未来。
在“分骨肉”一节中,作者描绘了宝玉与家人分离的场景。他乘坐风风雨雨的船只,离开了家园和亲人,独自面对未知的旅程。这段描述不仅表现了宝玉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亲情和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整首诗通过对宝玉情感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的无常与悲欢离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