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宝玉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又嘱咐他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然后听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正是:
诗句:
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宝玉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又嘱咐他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译文: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报:“这边小蓉大爷带着秦相公来访。”贾宝玉急忙出去迎接,一同前往拜访贾母。贾母见到秦钟仪态端庄,举止温顺,可以陪伴贾宝玉读书,心中非常高兴,于是留茶留饭款待他们,还让丫鬟们带秦钟去见王夫人等人。因为大家都喜欢秦氏,如今看到秦钟这么有品相的男子,也都很喜欢,临走时给了他们一些礼物作为表礼。贾母还特意给秦钟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龟形物,寓意着“文星和合”。她还叮嘱他,如果你家离这里很远,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寒冷或饥饿的时候,你就住在这,不必受约束。只要你和宝叔在一起就可以了,不要学习那些不务正业的人。秦钟都答应了。回去后向家人汇报了这些情况。
注释:
- 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 - 第二天一早,有人回报说:“这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访。”
- 宝玉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 - 宝玉急忙出去迎接,一同前往拜访贾母。
- 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 - 贾母见到秦钟仪表端正、举止温顺,能够陪贾宝玉一起读书。
- 内心十分欢喜 - 贾母对秦钟非常喜欢,内心感到非常欢喜。
- 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 - 贾母让丫鬟们招待秦钟,并且让他去见王夫人等人。
- 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 - 因为大家喜欢秦家的小姐,所以现在见到秦钟这样的人品,大家都很开心。
- 临去时都有表礼 - 在告别之前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 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 - 贾母给了秦钟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龟形物作为礼物。
- 取“文星和合”之意 - 寓意着“文星和合”。
- 又嘱咐他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 - 贾母又叮嘱他说:“你家住得远,如果有遇到冷热饥饿不方便的时候,你可以随便住在这,不用有限制。”
- 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 - 只是你要和你宝叔叔在一起,不要学那些不好的东西。
- 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 - 秦钟一一的回应贾母的话。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秦钟被邀请拜访贾府的过程以及贾府对其的态度和期望。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贾氏家族对秦钟的接纳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婚姻观念和家族利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