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
这首诗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凤姐便问何事。 - 这是秦可卿对凤姐提出的问题,暗示了接下来要讨论的是与家庭经济有关的事情。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 - 指的是家中有祭祀祖先的传统活动,但由于缺乏固定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这些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 虽然设立了家族学校,但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来进行教育等事务。
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 - 秦氏提出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如家族衰落)的一种担忧。她认为,尽管现在繁荣,但如果未来出现问题,这两个方面的经济来源可能会成为问题。
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 - 秦氏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建议趁着目前的家庭繁荣时期,在祖坟附近的地区多置办田地和房产,作为祭祀费用的来源,同时设立家族学校也设在这些地方。
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 建议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章,按照家族成员的年龄大小和资历来管理分配土地、钱粮和日常的祭祀、供养等事宜。
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 - 通过这样的管理和规定,可以避免因争夺而产生纷争,并且可以合法地处理所有资产,包括祭祀场所和相关物品。即使有人犯了罪,也可以依法处理,而祭祀产业不会受到官府的干涉。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 秦氏警告说,如果现在认为家族的荣耀永远不会消失,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将不是一个长远的计划。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 秦氏暗示不久后将有一件大喜事发生,就像燃烧的火焰和绚丽的花朵一样灿烂。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盛筵必散’的俗语。 - 提醒人们注意,这种短暂的繁荣和快乐也是暂时的,不要忽视这个事实。
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 如果不尽早为未来做计划,到时候可能只能后悔而已。
译文:
凤姐询问有什么需要讨论的事情。
虽然我们有一些祭祀祖先的活动,但是没有固定的资金。
虽然我们有一个家族学校,但没有稳定的资金来维持它。
我建议趁着我们现在的繁荣时期,在祖坟附近购买更多的土地和房屋来作为祭品和教育的经费。
我们应该订立一个共同遵守的规矩,按照年龄大小和能力来分配土地、钱粮和祭祀供养的责任。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纷争,还可以确保所有的资产都得到合法的保护。
如果我们现在认为家族会永远繁荣下去,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那就不是一个长远的计划。
不久之后,我们将有一件大喜事发生,就像火焰燃烧得旺盛、鲜花盛开一样美好。
要知道,这种短暂的繁荣和快乐也是暂时的,不要忽视“盛筵必散”的俗语。
如果不早点为我们的未来做计划,到时候可能就只能后悔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家族财富和未来规划的重要性。秦可卿的建议是针对当时家族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她的观点提醒人们要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家族的稳定和繁荣。
诗中还涉及了对家族责任和义务的思考。秦可卿强调了对于家族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利益,而是要考虑长远的福祉。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一种家族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诗中还包含了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秦可卿通过预见到家族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提醒人们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后悔。这种态度展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即认识到事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要有准备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