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贾珍便命贾琼,贾琛,贾璘,贾蔷四个人去陪客,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
诗句
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贾珍便命贾琼,贾琛,贾璘,贾蔷四个人去陪客,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
译文
正当大家谈话之际,只见秦业、秦钟以及尤氏的几位亲戚都来到了这里。贾珍就命令贾琼、贾琛、贾璘和贾蔷四人去款待客人。同时他吩咐派人去请钦天监的阴阳司来选择吉日,决定将灵柩停放七天七夜,共计四十九日。在这四十九天内,只邀请一百零八十位禅宗僧人在大厅上为死者进行大悲忏,超度前生已逝与死后复活的一切灵魂,以此来减轻亡者的罪过。另外又安排了一个祭坛在天香楼,那里有九十九位真武道士,为亡者进行解冤洗业的道教仪式。然后把灵柩停放在会芳园中,灵前另外又有五十多位佛教僧人和五十多位道家人士按照七律进行善事活动。
注释
- 秦可卿: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宁国府的媳妇。
- 贾珍:宁国府的主人。
- 贾琼、贾琛、贾璘:都是贾珍府中的下人们的名字。
- 钦天监阴阳司:古代掌管天文历法和阴阳祭祀的神职人员。
- 大悲忏:佛教仪式,通过念诵佛经以表达对亡者的哀悼和祝福。
- 天香楼:一个用于进行宗教仪式的建筑。
- 九十九位全真道士:道教中的高级修行者,负责主持各种道教仪式。
- 解冤洗业醮:一种宗教仪式的名称,旨在超度亡灵,解除他们的罪孽。
- 灵前:指灵柩之前的位置,是举行祭祀的地方。
- 善事活动:佛教或道教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参与者进行祈祷、布施等活动来帮助亡者超度。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宁国府中秦可卿的葬礼准备过程,展示了贾家的奢华及对亡者的重视程度。通过描绘贾家上下忙碌的场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间的复杂关系。此外,诗中也体现了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仪式,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死亡和超度亡灵的态度和做法。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场景的细致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