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敛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于是,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自不得紊乱。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看时,上面写道:
【诗句】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敛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于是,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自不得紊乱。
【译文】
忽然间,听到秦氏的丫鬟名叫瑞珠的,看到秦氏去世了,她也撞柱而死。这件事很少见,家族的人都感叹不已。贾珍用孙女的身份安葬她,一同将她的尸体停放在会芳园的登仙阁。小丫鬟宝珠因为看到秦氏没有孩子可传宗接代,于是就愿意成为她的女儿,发誓要负责处理丧事。贾珍对此非常满意,立刻传下命令,从此人们都称呼宝珠为小姐。那个叫宝珠的丫头按照女儿的规矩,在灵堂前悲痛欲绝。因此,家族的人和家中的其他人,都遵守原来的规定来办理丧事,不能有丝毫的混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秦氏去世后,家族中的一些成员的反应和行动。首先是贾珍对秦氏的哀悼和安葬,接着是对一个名叫宝珠的小丫鬟的特殊安排,以及家族对这种安排的不同反应。整个事件展现了贾家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诗中的“触柱而亡”等细节描绘了悲剧的严重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轻视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