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红玉听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上来陪笑问道:“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红玉听了,才往稻香村来,顶头只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待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这首诗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
- 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
- 红玉:指《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此处以人名出现。
- 撤身:离开、离去。
- 司棋:书中人物,与贾环有私情。
- 站:站立。
- 系裙子:整理衣服。
- 问道:提问。
- 二奶奶:指的是王熙凤,即贾琏的妻子。
- 司棋道:“没理论。”红玉听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
- 司棋:指书中人物,与贾环有私情。
- 道:说。
- 没理论:没有说什么道理。
- 抽身:走开。
- 四下里:四处。
- 看鱼:观赏池塘里的鱼。
- 红玉上来陪笑问道:“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红玉听了,才往稻香村来,顶头只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待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
- 上来说:走上前来问话。
- 陪笑:微笑。
- 姑娘:指书中人物,如林黛玉、薛宝钗等。
- 那:那(代词,指王熙凤)。
- 知道:明白。
- 大奶奶:指王夫人。
- 稻香村:书中地名,位于荣国府内。
- 顶头:迎面而来。
- 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待书、入画、莺儿:都是书中的人物。
- 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
- 晴雯:性格爽朗直爽的丫鬟。
- 疯罢:疯癫,指举止怪异。
- 院子里花儿也不浇:指园子里的花草没人照看。
- 雀儿也不喂:指园里的鸟无人喂食。
- 今儿不用浇花:今天不需要给花草浇水。
- 过一日浇一回:隔一天浇一次。
- 我喂雀儿的时侯,姐姐还睡觉呢:我喂鸟的时候,姐姐还在睡觉。
- 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 碧痕:书中人物,与林黛玉有一段感情纠葛。
- 茶炉子:指茶炉子旁的炉子。
- 不该我爖的班儿:我不该做这个工作。
- 有茶没茶别问我:有水吗?有茶吗?不要问我。
- 爬高枝儿:比喻居高位者。
- 名儿姓儿:名字。
- 兴的:激起。
- 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这一次不算什么。
- 后儿:以后。
- 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长久地生活在高位上才算得上。
- 一面说着去了:一边说着一边离开。
赏析: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片段,通过红玉与众姐妹的对话展示了王熙凤和贾琏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贾府内的权力斗争。红玉虽然地位低下,但她机智幽默,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众姐妹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这段对话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尴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