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荷叶汤来,贾母看过了。王夫人回头见玉钏儿在那边,便令玉钏与宝玉送去。凤姐道:“他一个人拿不去。”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莺儿答应,同着玉钏儿出来。莺儿道:“这么远,怪热的,怎么端了去?”玉钏笑道:“你放心,我自有道理。”说着,便令一个婆子来,将汤饭等物放在一个捧盒里,令他端了跟着,他两个却空着手走。一直到了怡红院门内,玉钏儿方接了过来,同莺儿进入宝玉房中。袭人,麝月,秋纹三个人正和宝玉顽笑呢,见他两个来了,都忙起来,笑道:“你两个怎么来的这么碰巧,一齐来了。”一面说,一面接了下来。玉钏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宝玉见莺儿来了,却倒十分欢喜,忽见了玉钏儿,便想到他姐姐金钏儿身上,又是伤心,又是惭愧,便把莺儿丢下,且和玉钏儿说话。袭人见把莺儿不理,恐莺儿没好意思的,又见莺儿不肯坐,便拉了莺儿出来,到那边房里去吃茶说话儿去了。

诗句如下: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注释:白玉钏,指的是王熙凤的妹妹,名叫玉钏;“亲尝”,是亲自品尝;“莲叶羹”是指用莲叶做的汤羹;“黄金莺”,指的是宝钗的妹妹,名叫莺儿。这首诗描绘了宝玉和宝钗的妹妹玉钏儿、宝钗的妹妹莺儿一起品尝莲子羹和梅花络的场景。

译文:王熙凤的妹妹玉钏亲手品尝了莲叶羹,而宝钗的妹妹莺儿则巧妙地编织了梅花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宝玉和宝钗的妹妹玉钏儿、宝钗的妹妹莺儿一起品尝莲子羹和梅花络的场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宝玉对宝钗的妹妹莺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他与玉钏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贵族女子的生活情趣,以及她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