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方进来时,忽有人来回话:“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宝玉听说,便知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连忙命让进来。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那玉钏见生人来,也不和宝玉厮闹了,手里端着汤只顾听话。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一面吃饭,一面伸手去要汤。两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人,不想伸猛了手,便将碗碰翻,将汤泼了宝玉手上。玉钏儿倒不曾烫着,唬了一跳,忙笑了,“这是怎么说!”慌的丫头们忙上来接碗。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众人上来连忙收拾。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告辞出去,晴雯等送至桥边方回。
诗句:“丫头方进来时,忽有人来回话:‘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
译文:当丫头们进来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了:“傅二爷家的两位嬷嬷来向您问安,要见您。”
注释:傅二爷,指傅试,贾政的门生,因年幼时得贾府名势帮助而得意。“两个嬷嬷”,是称呼两个中年妇女。“来向您问安”,是指她们前来表示问候。“要见您”,则是说想见宝玉。
赏析:这句话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通过对话形式引出后续情节,展现了傅二爷家的两位嬷嬷来访的情境。
诗句:“宝玉听说,便知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
译文:宝玉听到这话,就知道是傅试家的两位嬷嬷来了。
注释:宝玉是贾府中人,对家族内外的人物有所了解,因此能够听出这两位嬷嬷的身份。”通判傅试”指的是贾政门生之一的傅试,”通判”是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事务。这里的“嬷嬷”,是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赏析:这句话表明了宝玉对外界消息的敏感度,同时也揭示了他与外界人物交往的方式。
诗句:“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译文:傅试原本是贾政的学生,多年来依靠贾家人的地位和势力得到了成功,贾政也非常器重他,所以他与其他学生不同,经常派人来联络。
注释:贾政是宝玉的父亲,对家中的人非常照顾;”名势”是指社会地位和势力;”门生”是指学生,通常用来称呼那些在家族中有一定地位或影响力的人。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傅试因为家族背景和个人能力而得到特殊对待的情况,也暗示了宝玉与贾政、以及家族内部关系的复杂性。
诗句:“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
译文:宝玉平时最不喜欢愚蠢和笨拙的人,今天怎么又派这两个婆子过来?
注释:”愚男蠢女”是指没有见识、行事笨拙的人。宝玉作为贾府中的贵公子,有着高雅的品味和修养,自然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宝玉对不受欢迎的人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特定场合下的选择和立场。
诗歌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和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是描绘宝玉和他的丫鬟们之间的互动。宝玉对于丫鬟们的安排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喜好,他不喜欢那些愚蠢和笨拙的人,所以当傅试家的两位嬷嬷来访时,宝玉感到意外并意识到这是由于他的特殊原因。同时,这段描写也是对宝玉性格特点的一种展现,他的高傲、机智和独特品味使他在家族中显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