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像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了。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侯。茶毕,邢夫人等便先起身来侍贾母。贾母吃茶,与老妯娌闲话了两三句,便命看轿。凤姐儿忙上去挽起来。尤氏笑回说:“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过去,果然我们就不及凤丫头不成?”凤姐儿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快走,咱们家去吃饭,别理他。”贾母笑道:“你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那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说的众人都笑了。又吩咐他:“好生派妥当人夜里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尤氏答应了。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尤氏等闪过屏风,小厮们才领轿夫,请了轿出大门。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荣府。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了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场景。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
红毡铺地,像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炕上铺新猩红毡,大红彩绣云龙捧寿靠背引枕,外另有黑狐皮袱子搭上,大白狐皮坐褥,贾母坐下。两边皮褥让老妯娌坐。小炕上也铺皮褥,邢夫人等坐。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灰鼠椅搭小褥,铜脚炉。宝琴等姊妹坐。凤姐李纨等伺侯在地下。茶毕,邢夫人等侍贾母。贾母吃茶与老妯娌闲话,命看轿。凤姐儿挽起轿帘,尤氏笑回说晚饭预备好了。贾母笑道:“你这里供着祖宗,忙什么似的,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凤姐儿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快走,我们去吃饭,别理他。”贾母笑道:“你这里供着祖宗,忙什么似的,哪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众人都笑了。吩咐夜看香火的人。尤氏答应,一面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尤氏等随邢夫人等至荣府。
注释
- 红毡:红色地毯。
- 三足鳅:一种形状似鱼、有三条腿的铜器。
- 鎏金珐琅:一种表面镀金并涂有珐琅釉的装饰品,常用于瓷器和金属器皿。
- 大火盆:一种较大的铜制加热设备,通常放在室内用于取暖或烹饪。
- 猩红毡:红色的天鹅绒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垫子。
- 彩绣云龙捧寿:用彩色刺绣装饰的龙图案,常用于祝寿场合。
- 大白狐皮坐褥:大号的白色狐狸毛制成的垫子。
- 灰鼠椅:用灰鼠皮制成的椅子。
- 铜脚炉:底部有铜质底座的火炉,用来烧水或供暖。
- 凤姐儿:王熙凤,贾琏的妻子。
- 尤氏:贾珍的妻子。
- 邢夫人:邢岫烟的母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清代贵族家庭的豪华和礼仪。诗中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重视。同时,通过贾母与其他人的互动,展现了家族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和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整体上,诗作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韵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