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听说,忙放下针线,又嘱咐雪雁好生听叫:“若问我,答应我就来。”说着,便出了潇湘馆,一径来寻宝玉,走至宝玉跟前,含笑说道:“我不过说了那两句话,为的是大家好,你就赌气跑了这风地里来哭,作出病来唬我。”宝玉忙笑道:“谁赌气了!我因为听你说的有理,我想你们既这样说,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说,将来渐渐的都不理我了,我所以想着自己伤心。”紫鹃也便挨他坐着。宝玉笑道:“方才对面说话你尚走开,这会子如何又来挨我坐着?”紫鹃道:“你都忘了?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了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我们正疑惑,老太太怎么忽然想起来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来呢?这就是了。”宝玉笑道:“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紫鹃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了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紫鹃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你们贾家独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个再无人了不成?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落人的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顽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不作声。忽见晴雯找来说:“老太太叫你呢,谁知道在这里。”紫鹃笑道:“他这里问姑娘的病症。我告诉了他半日,他只不信。你倒拉他去罢。”说着,自己便走回房去了。
诗句
- 紫鹃听说,忙放下针线: 紫鹃听到了什么话语后,立即放下手中的针线准备行动。
- 又嘱咐雪雁好生听叫: 紫鹃再次叮嘱雪雁要认真倾听她的指令。
- 若问我,答应我就来: 紫鹃向雪雁承诺,如果有人问起她就来。
- 我不过说了那两句话: 紫鹃解释自己的行为只是为了大家都好,没有赌气的意思。
- 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说: 因为紫鹃的提议,其他人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想法,从而导致未来对宝玉的疏远。
- 这会子如何又来挨我坐着: 此时紫鹃为何又来到宝玉身边,显得有点奇怪。
- 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 赵姨娘刚走进房间时,他们正在讨论一些事情。
- 我才听见他不在家: 赵姨娘不在家,因此无法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
- 我才来问你: 紫鹃后来询问宝玉关于燕窝的情况。
- 你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 紫鹃透露了与赵姨娘关于燕窝的对话,但并没有全部告诉宝玉。
- 我们原是客中: 这里的“客中”指的是贾家的女儿,她们在外地寄居。
- 明年家去: 贾家的女儿计划在明年离开贾家去苏州。
- 林家虽贫到没饭吃: 林家虽然贫穷,但仍有书香门第的传统。
- 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在亲戚家: 林家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随便送给亲戚,以免被人嘲笑。
- 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 林家会在明年春天或秋天派人来接走孩子。
- 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 林黛玉之前晚上和紫鹃说过要做的事情。
- 将他送他的打叠了在那里呢: 林黛玉已经准备好了要将她的东西交给贾家。
译文
忙着放下手中的针线,又嘱咐雪雁好好地听着指示:“如果有人问起我来,我就会过来。”说着,便离开了潇湘馆,直接去找宝玉。当她到达宝玉跟前时,带着微笑说道:“我不过是提了那两个字,是为了大家都好,所以你生气跑出去,现在却装作生病吓唬我。”宝玉笑着回答说:“谁生我的气了!我只是听了你的话感觉有道理。我想你们既然这么说,别人也可能这么认为,将来可能会逐渐不再理我,所以我才感到伤心。”紫鹃也坐下来陪他一起聊天。宝玉笑道:“刚才你当着面说话就走开,这会儿怎么又来坐在我的旁边?”紫鹃说:“你都忘了?前几天你们姐妹俩正在谈话,赵姨娘突然走了进来——我刚刚听到他不在家,所以来向你请教。”宝玉说:“也没什么要紧。我本来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人之一,既然吃燕窝,不能间断;如果你继续坚持要给,就显得太过于实在。虽然不便直接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面前稍微提起了这个话题,担心老太太和凤姐可能已经讨论过了。我告诉你的,还没有完全说完。如今我听说每天给你们一两燕窝,这样也就结束了。”紫鹃说:“原来是你说了,这就多亏你操心了。我们正觉得奇怪,老太太怎么会忽然想到每天送来一两燕窝呢?这就是答案。”宝玉笑道:“这需要天天吃惯了,吃到三两年就好了。”紫鹃说:“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回家,哪有这么多闲钱买这个?”宝玉吓了一跳,急忙问:“是谁?要去哪里?”紫鹃答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宝玉笑道:“你又在胡扯。苏州虽然是原籍,因为没了姑父姑母,没人照看,所以才搬到这里来。明年回去找谁?看来你是在撒谎。”紫鹃冷笑一声:“你太小看了人。你们贾家独是一大家子人多的,除了你家,别人只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房族中真的再没人了吗?我们姑娘来这里时,是因为老太太心疼她年幼,虽有叔伯,但不如亲父母,所以接来住几年。等大了该出嫁时,自然要送回林家的。总不能让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辈子不成?林家虽然穷到没钱吃饭,但也是世代读书做官的家族,绝不会让自家的人被亲戚家丢弃,成为别人的笑柄。所以早则明年春天,晚则秋天,这里即使不送去,林家也会派人来的。前些日子晚上,姑娘和我说过,叫她告诉你:把她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和东西都拿出来还给她。她也将你给她的整理好了放在哪了?”宝玉听后,仿佛头顶上响了一个炸雷,紫鹃看着他怎样回答,只是静静地没有言语。突然听到晴雯喊道:“老太太叫你呢,谁知道在这里?”紫鹃笑道:“他这里在询问姑娘的病情。我已经告诉了他半天,但他就是不信。你快去拉他去吧。”说着,自己便回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