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诗句释义:
- “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这里的“宝玉”指的是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而“林黛玉”则是他深爱的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纠葛,经常相互探望。
- “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拄拐”通常指行动不便,需要辅助工具如拐杖,但此处使用可能暗示宝玉因健康问题(可能因病或受伤)无法行走,因此需要别人搀扶。
- “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描述了宝玉沿着沁芳桥周围的堤岸走,可能是为了避开人群或者寻找一个安静的地点。
- “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色,柳条垂下如同金色的细线,桃花绽放,色彩艳丽如丹。
- “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表明宝玉走到了山石后面,那里有一棵大杏树,说明他已经走过了一段距离。
- “花已全落,叶稠阴翠”:表示杏树上的花朵已经完全凋谢,树叶浓密且颜色深绿。
- “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说明这棵大杏树已经结果,而且果实不大,类似于豆粒的大小。
- “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这句话表达了宝玉对自己错过观赏杏花的遗憾和后悔,因为病情耽误了时间。
- “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这里的“绿叶成荫”形容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宝玉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受。
- “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这里描述了时间的变化,杏树子落枝空意味着杏花开过的季节即将结束,而岫烟则是指另一位角色,她的头发将由黑变白,容颜也将衰老。这种变化让宝玉感到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 “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宝玉因看到自己的所爱之人逐渐老去而感到悲伤和无奈。
- “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描述了一只小鸟飞落在树枝上乱叫。
- “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这段话反映了宝玉的内心活动。他想象着雀儿可能在杏花盛开时飞来,现在看到没有花朵只剩下叶子,就误以为是雀儿在哭泣。同时,他还想到了未来可能再次看到这只小鸟的情景。
译文:
宝玉本想去看望心爱的林黛玉,于是拄着手杖离开了众人,沿着沁芳桥一带的堤岸走去。眼前是垂挂着的柳枝,还有盛开的桃花。山石后的一棵杏树上,虽然已经没有了花朵,但是绿叶浓密,形成了一片阴凉。树上结满了像豆子大小的小杏果。宝玉想到自己因病错过了欣赏这美景的机会,不禁感慨万分,感叹时光荏苒、美好事物易逝。他抬头望向杏树,心中充满了哀愁,泪水不禁流了下来。正当他沉浸在哀愁之中时,一只小鸟突然飞来,落在了杏树上乱叫。宝玉陷入了沉思,想象着这只小鸟是否曾在杏花盛开时飞来,而今看到只有绿叶却没有了花朵,所以它才会乱叫。他的心中既有对小鸟叫声的共鸣,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伤。他甚至幻想如果明年春天再来,那只小鸟是否还能记得回到这里和杏花相聚。
关键词注释:
- “宝玉”:指《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宝玉。
- “林黛玉”:贾宝玉深爱的女子之一。
- “沁芳桥”: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地之一。
- “杏树子落枝空”:指杏树下的果实已经落下,枝条空荡荡的。
- “岫烟”: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贾宝玉的表妹。
- “公冶长”:古代文学家,此处可能借指宝玉对某个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红楼梦》中宝玉和林黛玉情感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宝玉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伤。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如“绿叶成荫”,“子满枝”,以及“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这些都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宝玉的视角,诗歌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