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巧正值宝玉从外而入,一见带了司棋出去,又见后面抱着些东西,料着此去再不能来了。因闻得上夜之事,又兼晴雯之病亦因那日加重,细问晴雯,又不说是为何。上日又见入画已去,今又见司棋亦走,不觉如丧魂魄一般,因忙拦住问道:“那里去?”周瑞家的等皆知宝玉素日行为,又恐劳叨误事,因笑道:“不干你事,快念书去罢。”宝玉笑道:“好姐姐们,且站一站,我有道理。”周瑞家的便道:“太太不许少捱一刻,又有什么道理。我们只知遵太太的话,管不得许多。”司棋见了宝玉,因拉住哭道:“他们做不得主,你好歹求求太太去。”宝玉不禁也伤心,含泪说道:“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晴雯也病了,如今你又去。都要去了,这却怎么的好。”周瑞家的发躁向司棋道:“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听话,我就打得你。别想着往日姑娘护着,任你们作耗。越说着,还不好走。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成个什么体统!”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拉着司棋便出去了。
诗句
可巧正值宝玉从外而入,一见带了司棋出去,又见后面抱着些东西,料着此去再不能来了。因闻得上夜之事,又兼晴雯之病亦因那日加重,细问晴雯,又不说是为何。上日又见入画已去,今又见司棋亦走,不觉如丧魂魄一般,因忙拦住问道:“那里去?”
译文
恰好宝玉刚进来,看到司棋跟着出去了,后面还抱着一些什么东西,知道这趟是回不来了。听到昨晚的事情,又加上晴雯的病情也因为那天加重了,于是询问晴雯,她却不说是什么原因。之前还看到入画已经走了,现在又见到司棋也离开,不禁感到像失去了灵魂一样,急忙拦住问道:“你去哪里?”
注释
- 可巧:恰好、正好;
- 正值:恰好,正好;
- 一见:一转眼的功夫,即“转眼”;
- 带:携带;
- 出去了:离开了;
- 料着:料想;
- 再不能来了:无法再来;
- 上夜之事:指的是晚上发生的事情;
- 又兼:同时;
- 晴雯之病也:指晴雯生病的情况;
- 又加重:情况更加严重;
- 细问:详细询问;
- 又不说是为何:却不肯说出原因;
- 上日:前一天;
- 又见入画:再次遇到入画;
- 今又见司棋亦走:今天又见到司棋也离开;
- 不觉:不知不觉中;
- 含泪:含着泪水;
- 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事情;
- 作不得主:做不了主;
- 我不知你作了什么大事: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事;
- 如今又不是:现在已经不是;
- 副小姐:正室女儿,这里指的是小妾;
- 若不听劝:要是不听从劝告;
- 打你:打你一顿;
- 别想着往日姑娘护:别想以前有姑娘照顾你们;
- 任你们作耗:任由你们胡闹;
- 越说…还不走:越是这样说,反而越不走;
- 如今和小爷们拉拉扯扯:现在是和少爷们纠缠不清;
- 拉拉扯扯:形容互相牵扯不清的样子;
- 成个什么体统:弄得像个什么样子;
- 那几个媳妇不由分说:那几个媳妇不容分辩就拉着司棋走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宝玉与司棋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通过宝玉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他对司棋的关心与不舍,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晴雯的关心以及晴雯因病加重的事实。诗中的“拉拉扯扯”形容的是他们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宝玉在处理这些关系时的无助感。整首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一个封建贵族子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