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毕忙至房中,又另穿戴了,只说去看黛玉,遂一人出园来,往前次之处去,意为停柩在内。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二人将门锁上,一同送殡去未回。宝玉走来扑了个空。

宝玉自立了半天,别无法儿,只得复身进入园中。待回至房中,甚觉无味,因乃顺路来找黛玉。偏黛玉不在房中,问其何往,丫鬟们回说:“往宝姑娘那里去了。”宝玉又至蘅芜苑中,只见寂静无人,房内搬的空空落落的,不觉吃一大惊。忽见个老婆子走来,宝玉忙问这是什么原故。老婆子道:“宝姑娘出去了。这里交我们看着,还没有搬清楚。我们帮着送了些东西去,这也就完了。你老人家请出去罢,让我们扫扫灰尘也好,从此你老人家省跑这一处的腿子了。”宝玉听了,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各处房中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悲感一番,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宝钗等一处,迎春虽尚未去,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想毕,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宝玉想亦当出去候送才是,无奈不忍悲感,还是不去的是,遂又垂头丧气的回来。

诗句翻译:

想毕忙至房中,又另穿戴了,只说去看黛玉,遂一人出园来,往前次之处去,意为停柩在内。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二人将门锁上,一同送殡去未回。宝玉走来扑了个空。

译文:

想毕,急忙回到房间,又换了衣服。他本想去看黛玉,独自一人走出园中,前往之前常去的地方,意思是准备在那里停放灵柩。没想到他哥哥嫂子见弟弟去世,立刻返回家中,希望能早点得到一些丧葬的财物。王夫人得知此事后,命令赏赐给他十两银子作为葬礼的烧埋费用。还下令说:“必须立即送去焚烧掉。是因患痨病而死的,不能留在这里!”他哥哥嫂子听到这些话,一方面得到钱财,另一方面就雇人处理他的遗体,并抬往城外的化人场安葬。剩下的衣物、鞋子、发饰等大约有三百到四百两银子的价值,他们兄弟俩就把这些东西收起来,作为未来几天的计划。两人锁上门,一起送殡回家。宝玉赶来时却扑了一个空。

注释及赏析:

  • “想毕”和“忙至房中”表明宝玉对某件事情有所思考或计划后迅速行动。
  • “再别的穿戴”说明宝玉为了某种目的特意更换了装束,可能是去见黛玉或参加某个活动。
  • “停柩在内”意味着宝玉可能要去某个地方举行某种形式的哀悼仪式或葬礼。
  • “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揭示了宝玉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他对这种不公正待遇的愤怒和挫败感。
  • “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反映了宝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关注以及他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
  • “王夫人闻知”展示了王夫人对家族事务的掌控力以及对宝玉行为的干预。
  • “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表达了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
  • “女儿痨死的”,暗示着黛玉因病去世,体现了对生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其离世的哀伤。
  • “他哥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透露出家族成员对未来的规划和对现实的不满。
  • “余下的东西大约有三四百金之数”,强调了财富的重要性及其在家族中的分配方式。
  • “二人将门锁上,一同送殡去未回”描绘了家族成员在处理丧事时的冷漠态度。
  • “宝玉走来扑了个空”表现了宝玉在悲伤中仍试图寻求安慰和陪伴的愿望。
  • “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宝玉对于人情冷暖和家族冷漠的感慨。
  • “悲感一番”,反映了宝玉在经历亲人去世后的悲痛心情。
  • “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这句反映了宝玉对于生活中无奈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悲观情绪。
  • “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显示了宝玉对黛玉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 “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表达了宝玉对于与黛玉和袭人共同面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 “想毕,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揭示了宝玉对黛玉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黛玉可能已经离开的猜测。
  • “宝玉想亦当出去候送才是”反映了宝玉在失去黛玉之后的情感波动和对亲情的依恋。
  • “无奈不忍悲感,还是不去的是”展现了宝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想寻找安慰,又因为无法实现而感到沮丧。

总结: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宝玉在失去黛玉后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家庭矛盾和个人情感的冲突,以及宝玉对于生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