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略坐了一坐,便过这间屋子来,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关上了门。外面袭人等都静悄无声。宝玉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出来,口中祝了几句,便提起笔来写道:
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其词云: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
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像更无
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写毕,就在香上点个火焚化了。静静儿等着,直待一炷香点尽了,才开门出来。袭人道:“怎么出来了?想来又闷的慌了。”
宝玉笑了一笑,假说道:“我原是心里烦,才找个地方儿静坐坐儿。这会子好了,还要外头走走去呢。”说着,一径出来,到了潇湘馆中,在院里问道:“林妹妹在家里呢么?”紫鹃接应道:“是谁?”掀帘看时,笑道:“原来是宝二爷。姑娘在屋里呢,请二爷到屋里坐着。”宝玉同着紫鹃走进来。黛玉却在里间呢,说道:“紫鹃,请二爷屋里坐罢。”宝玉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付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上写着:“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宝玉看了,笑了一笑,走入门去,笑问道:“妹妹做什么呢?”黛玉站起来迎了两步,笑着让道:“请坐。我在这里写经,只剩得两行了,等写完了再说话儿。”因叫雪雁倒茶。宝玉道:“你别动,只管写。”说着,一面看见中间挂着一幅单条,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一个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宝玉道:“妹妹这幅《斗寒图》可是新挂上的?”黛玉道:“可不是。昨日他们收拾屋子,我想起来,拿出来叫他们挂上的。”宝玉道:“是什么出处?”黛玉笑道:“眼前熟的很的,还要问人。”宝玉笑道:“我一时想不起,妹妹告诉我罢。”黛玉道:“岂不闻‘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宝玉道:“是啊。这个实在新奇雅致,却好此时拿出来挂。”说着,又东瞧瞧,西走走。
诗句: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像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
译文:
我独自一人陪伴着自己,心中充满了忧愁。谁曾想到,一场风波突然发生,使我的身躯立即受到伤害。与其轻言细语地说些温柔的话语,不如像流水般东流,不再往西走。想象中的那些美好梦境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只能看到翠云般的外衣。这让我倍感忧愁。
注释:
-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意为我独自一人陪伴在身旁。绸缪意为织布,引申为思念、忧虑。
- 谁料风波平地起:表示出乎意料,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件。
- 顿教躯命即时休:意味着立刻结束了生命。
- 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询问为何要轻言细语,就像流水一样向东流动,不再向西走。这里的“孰与”可以理解为“为什么”,而“话轻柔”可能是指言辞温和。
- 想像更无怀梦草:暗示过去的梦境已经消失,无法再寻找。
- 添衣还见翠云裘:表示现在只能增添衣物保暖,但仍然可以看到翠云色的外衣。这里可能是形容寒冷的天气。
- 脉脉使人愁:形容心情沉重,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主要描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中通过描述宝玉独自思念黛玉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她的深深牵挂。同时,通过对黛玉新挂上“斗寒图”的描写,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