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也知失玉。因薛姨妈那日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便告诉了宝钗。薛姨妈还说:“虽是你姨妈说了,我还没有应准,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你愿意不愿意?”宝钗反正色的对母亲道:“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所以薛姨妈更爱惜他,说他虽是从小娇养惯的,却也生来的贞静,因此在他面前,反不提起宝玉了。宝钗自从听此一说,把“宝玉”两个字自然更不提起了。如今虽然听见失了玉,心里也甚惊疑,倒不好问,只得听旁人说去,竟像不与自己相干的。只有薛姨妈打发丫头过来了好几次问信。因他自己的儿子薛蟠的事焦心,只等哥哥进京便好为他出脱罪名;又知元妃已薨,虽然贾府忙乱,却得凤姐好了,出来理家,也把贾家的事撂开了。只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袭人只有暗暗的着急而已。
诗句: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译文:
由于误传的谣言,元妃真的去世了,假的宝玉被当做真实的宝玉,导致宝玉精神错乱。
注释:
- 因讹成实:因为误会或谣言,造成了错误的判断或者结果。
- 元妃薨逝:指的是皇帝的贵妃去世。
- 以假混真:用假的来混淆真的。
- 宝玉疯颠:指宝玉精神失常,行为混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情节,即因为谣言和误会导致了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宝玉作为其中的一个无辜受害者,他的精神状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诗中的“因讹成实”和“以假混真”揭示了谣言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谣言时的无奈和困惑。而“元妃薨逝”则直接指向了故事的核心人物元妃,她的死亡是整个事件的起点,也是推动后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诗中通过宝玉的精神状况,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真相和真理的渴望。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了《红楼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