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宝玉越加沉重,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日重一日,甚至汤水不进。薛姨妈等忙了手脚,各处遍请名医,皆不识病源。只有城外破寺中住着个穷医,姓毕,别号知庵的,诊得病源是悲喜激射,冷暖失调,饮食失时,忧忿滞中,正气壅闭;此内伤外感之症。于是度量用药,至晚服了,二更后果然省些人事,便要水喝。贾母王夫人等才放了心,请了薛姨妈带了宝钗都到贾母那里暂且歇息。
宝玉片时清楚,自料难保,见诸人散后,房中只有袭人,因唤袭人至跟前,拉着手哭道:“我问你,宝姐姐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被宝姐姐赶了去了?他为什么霸占住在这里?我要说呢,又恐怕得罪了他。你们听见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袭人不敢明说,只得说道:“林姑娘病着呢。”宝玉又道:“我瞧瞧他去。”说着,要起来。岂知连日饮食不进,身子那能动转,便哭道:“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你依我这话,不枉了几年的情分。”袭人听了这些话,便哭的哽嗓气噎。宝钗恰好同了莺儿过来,也听见了,便说道:“你放着病不保养,何苦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老太太才安慰了些,你又生出事来。老太太一生疼你一个,如今八十多岁的人了,虽不图你的封诰,将来你成了人,老太太也看着乐一天,也不枉了老人家的苦心。太太更是不必说了,一生的心血精神,抚养了你这一个儿子,若是半途死了,太太将来怎么样呢。我虽是命薄,也不至于此。据此三件看来,你便要死,那天也不容你死的,所以你是不得死的。只管安稳着,养个四五天后,风邪散了,太和正气一足,自然这些邪病都没有了。”宝玉听了,竟是无言可答,半晌方才嘻嘻的笑道:“你是好些时不和我说话了,这会子说这些大道理的话给谁听?”宝钗听了这话,便又说道:“实告诉你说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宝玉忽然坐起来,大声诧异道:“果真死了吗?”宝钗道:“果真死了。岂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呢。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
【诗句】
红楼梦 · 第九十八回 ·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译文】
回到家后,宝玉感到更加沉重,第二天连坐起都无法了。病情日渐严重,甚至汤水都不入口。薛姨妈等人忙乱不已,到处请名医诊治,但都不知病因。只有城外一所破旧寺庙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医生,名叫毕,别号知庵。经过诊断,他的病症是由于悲伤喜乐过度、冷暖失调、饮食失常、忧虑愤怒积聚、正气闭塞造成的内伤外感之症。于是按照他开的药方,晚上服下药物后,到二更时分果然减轻了些病情,便要求喝水。贾母、王夫人等人才松了一口气,邀请薛姨妈和宝钗一同前往贾母那里暂作休息。
【注释】
- 绛珠: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这里指黛玉的别称。
- 病神瑛: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这里指宝玉的别称。
- 离恨天:红楼梦中的象征性地名,代表黛玉的住所。
- 相思地:红楼梦中的象征性地名,代表宝黛两人情感纠葛的地方。
- 薛姨妈: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宝玉的母亲。
- 林妹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指林黛玉。
- 太和正气:指人体内的正气。
【赏析】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小说。此诗描述了宝玉在患病期间,对黛玉死亡的恐惧及对命运的无奈感受。宝玉因思念黛玉而感到痛苦,甚至产生了极端的念头,希望黛玉能够复活并留在自己身边。然而,宝钗及时的安慰和解释让他意识到这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从而让宝玉的情绪得到了安抚。整首诗歌通过宝玉的情感波动,反映了他对黛玉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命运的无力感。同时,通过对宝钗话语的描述,也表现了她对宝玉的关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