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夫人打发人来叫宝钗过去商量,宝玉听见说是和尚在外头,赶忙的独自一人走到前头,嘴里乱嚷道:“我的师父在那里?”叫了半天,并不见有和尚,只得走到外面。见李贵将和尚拦住,不放他进来。宝玉便说道:“太太叫我请师父进去。”李贵听了松了手,那和尚便摇摇摆摆的进去。宝玉看见那僧的形状与他死去时所见的一般,心里早有些明白了,便上前施礼,连叫:“师父,弟子迎候来迟。”那僧说:“我不要你们接待,只要银子,拿了来我就走。”宝玉听来又不像有道行的话,看他满头癞疮,混身腌臜破烂,心里想道:“自古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当面错过,我且应了他谢银,并探探他的口气。”便说道:“师父不必性急,现在家母料理,请师父坐下略等片刻。弟子请问,师父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那和尚道:“什么幻境,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罢了!我是送还你的玉来的。我且问你,那玉是从那里来的?”宝玉一时对答不来。那僧笑道:“你自己的来路还不知,便来问我!”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那僧笑道:“也该还我了。”
诗句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话说王夫人打发人来叫宝钗过去商量,宝玉听见说是和尚在外头,赶忙的独自一人走到前头。
嘴里乱嚷道:“我的师父在那里?”
叫了半天,并不见有和尚,只得走到外面。
见李贵将和尚拦住,不放他进来。
宝玉便说道:“太太叫我请师父进去。”
李贵听了松了手,那和尚便摇摇摆摆的进去。
宝玉看见那僧的形状与他死去时所见的一般。
心里早有些明白了,便上前施礼。
那僧说:“我不要你们接待,只要银子,拿了来我就走。”
宝玉听来又不像有道行的话。
看他满头癞疮,混身腌臜破烂。
译文: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七回:王夫人派去的人叫宝钗过来商讨事情,宝玉听见是和尚在外面,立刻独自跑出去,急切地问道:“我的师父在哪里?”询问半天,没有找到和尚,只能走到外面看到李贵正在阻拦,不让和尚进来。宝玉请求说:“太太让我请师父进来。”李贵闻言松开手,那和尚便慢慢走进来。宝玉见到僧人的样子与自己死后见到的模样一样,心中已有了几分理解,走上前去行礼说道:“师父,弟子迎接您来迟了。”那和尚回答说:“我不想要你们的接待,只需要银两,拿过来我就离开了。”宝玉觉得这和尚的话里并没有深意,只是看那满头的癞疮和浑身的脏污,心想:“自古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当面错过,我姑且应了他谢银,并探探他的口气。”便说:“师父不必急迫,现在家里母亲正在处理,请您先坐片刻。”然后问师傅,“师傅是从哪里来的?”那和尚笑道:“什么幻境?不过是来去自如罢了!我是送你的玉来的。我问问你,那玉从哪里来的?”宝玉一时难以应对。那和尚笑道:“你自己的路还不清楚,便问我!”宝玉本来就聪明,又被点化一番,早已看破红尘,只是自己的底细尚不知晓;一听到那和尚问起玉来,仿佛被当头棒喝,便说:“你也不用钱了,我把玉还给你吧。”那和尚笑道:“我也该还我了。”
注释:
-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由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
- 王夫人:指贾府中的王熙凤,王夫人是其母,在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宝钗:贾府中的一位女子,性格温婉端庄,为人处世颇有智慧。
- 太虚幻境:小说中虚构的世界,象征着人生如梦,一切皆为虚无。
- 尘世:世俗世界。
- 道行:修行的境界。
- 悟性: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宝玉与和尚之间关于玉的对话,展现了宝玉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心路历程。宝玉初见那和尚时,心生疑惑,既想探听和尚的真实身份,又担心自己的来历不明而受责备。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困惑以及对自我定位的迷茫。
随着对话的深入,宝玉逐渐领悟到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道理。当和尚问他那玉从何而来时,宝玉似乎找到了答案——那玉原是他父亲留下的,如今已成为他的精神寄托。这一发现让宝玉感到一种解脱和释然,他开始明白自己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了一份珍贵的情感财富。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宝玉的内心变化,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