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难分难解,王夫人宝钗急忙赶来,见是这样形景,便哭着喝道:“宝玉,你又疯了吗!”宝玉见王夫人来了,明知不能脱身,只得陪笑说道:“这当什么,又叫太太着急。他们总是这样大惊小怪的,我说那和尚不近人情,他必要一万银子,少一个不能。我生气进来拿这玉还他,就说是假的,要这玉干什么。他见得我们不希罕那玉,便随意给他些就过去了。”王夫人道:“我打谅真要还他,这也罢了。为什么不告诉明白了他们,叫他们哭哭喊喊的像什么。”宝钗道:“这么说呢倒还使得。要是真拿那玉给他,那和尚有些古怪,倘或一给了他,又闹到家口不宁,岂不是不成事了么?至于银钱呢,就把我的头面折变了,也还够了呢。”王夫人听了道:“也罢了,且就这么办罢。”宝玉也不回答。只见宝钗走上来在宝玉手里拿了这玉,说道:“你也不用出去,我合太太给他钱就是了。”宝玉道:“玉不还他也使得,只是我还得当面见他一见才好。”袭人等仍不肯放手,到底宝钗明决,说:“放了手由他去就是了。”袭人只得放手。宝玉笑道:“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哪。你们既放了我,我便跟着他走了,看你们就守着那块玉怎么样!”袭人心里又着急起来,仍要拉他,只碍着王夫人和宝钗的面前,又不好太露轻薄。恰好宝玉一撒手就走了。袭人忙叫小丫头在三门口传了焙茗等,“告诉外头照应着二爷,他有些疯了。”小丫头答应了出去。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七回。

诗句:

  1. 正在难分难解(正在争执不休,难以分清是非)
  2. 王夫人宝钗急忙赶来(王夫人与宝钗急忙赶到现场)
  3. 见是这样形景(看到这样的情景)
  4. 便哭着喝道:“宝玉,你又疯了吗!”(王夫人生气地责问宝玉)
  5. 明知不能脱身(宝玉知道自己无法脱身)
  6. 只得陪笑说道:“这当什么,又叫太太着急。(宝玉只好陪着笑说)
  7. 他必要一万银子,少一个不能。(和尚必须要一万银子,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8. 我生气进来拿这玉还他,就说是假的,要这玉干什么。(宝玉因为生气而拿着玉去还给和尚,并声称是假的)
  9. 他们总是这样大惊小怪的,我说那和尚不近人情,他必要一万银子,少一个不能。(宝玉认为和尚不近人情,要求一万银子)
  10. 我生气进来拿这玉还他,就说是假的,要这玉干什么。(宝玉再次强调自己生气的原因)
  11. 他们总是这样大惊小怪的,我说那和尚不近人情,他必要一万银子,少一个不能。(宝玉又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12. 要是真拿那玉给他,那和尚有些古怪,倘或一给了他,又闹到家口不宁,岂不是不成事了么?(宝玉担心如果真的将玉交给和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混乱)
  13. 至于银钱呢,就把我的头面折变了,也还够了呢。(宝玉认为如果用银钱来补偿,即使头面都被折变,也足够了)
  14. 你们听了这话都诧异,说是:“二奶奶素日就慈厚平善,那些门外的弟兄们没安生的只是依草附木,故这会子听这么一句话,比拾了个元宝还要喜欢。”
  15. 袭人等正自怔怔的念佛,听见这些话,喜出望外,忙说:“这样才好。奶奶这一时也不容易。”
  16. 宝钗笑道:“你们别高兴得太早。人家送咱们,咱们把他什么也没送给人家,怎么好算送呢?”
  17. 袭人道:“这倒是老太太的福了。宝玉圆的没有差错,已是大喜过望,况老娘再要得一些体己体贴的东西,岂不又弄的他父母倒欠了咱们家的情义。”
  18. 一面说着,一面又往贾母处来。

译文:
正在争执不休,王夫人和宝钗急忙赶来,看到宝玉这样,便哭着喊道:“宝玉,你又发疯了吗?”宝玉知道无法逃脱,只能陪着笑脸说道:“这没什么要紧的,我只是让他们不要那么惊慌失措。他们总是这样过分地惊慌,我倒觉得和尚不近人情。他一定要一万银子,少一个都不能。”王夫人说道:“我以为真的要把玉还给他就好了。为什么没有告诉清楚他们就让他们哭哭啼啼的呢?”宝钗说道:“这样倒也可以。如果真的把玉给他,那和尚可能有点怪异。如果他一旦给了和尚,我们全家就会不安,那不是很麻烦吗?至于金钱方面,我就把我的头面都换给他,也应该足够了。”王夫人听了说道:“好吧,那就这么做吧。”宝玉没有回答。只见宝钗走上前在宝玉手中拿了那块玉说道:“你不用出去,我来跟太太说就可以了。”宝玉说道:“虽然玉不能还给他,但我也得见他一面才行。”袭人等人仍然不肯放手,最后还是宝钗坚定地说:“好了,就让他去吧。”袭人无奈之下只好放手。宝玉笑道:“你们这些人真是太重玉不重人了。既然你们都放了我,那我就跟着他走了,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招数。”袭人心里又着急起来,仍然想要拉他,只是碍着王夫人和宝钗的面子,也不好太露骨。就在这时,宝玉却突然放手逃跑了。袭人忙叫小丫头到三门口传话给焙茗等人说:“告诉外面的人照应着二爷,他有些发狂了。”小丫头答应了出去。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宝玉在王夫人、宝钗等人的帮助下处理与和尚之间的问题。诗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宝玉、王夫人、宝钗等人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宝玉的任性、王夫人的坚决、宝钗的理智、袭人的犹豫都通过这些对话得以体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对话展现了贾府中人对待宝玉的态度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