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恰好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说:“老爷不日到了。”王夫人叫贾兰将书子念给听。贾兰念到贾政亲见宝玉的一段,众人听了都痛哭起来,王夫人宝钗袭人等更甚。大家又将贾政书内叫家内“不必悲伤,原是借胎”的话解说了一番。“与其作了官,倘或命运不好,犯了事坏家败产,那时倒不好了。宁可咱们家出一位佛爷,倒是老爷太太的积德,所以才投到咱们家来。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了仙。这佛是更难成的。太太这么一想,心里便开豁了。”王夫人哭着和薛姨妈道:“宝玉抛了我,我还恨他呢。我叹的是媳妇的命苦,才成了一二年的亲,怎么他就硬着肠子都撂下了走了呢!”薛姨妈听了也甚伤心。宝钗哭得人事不知。所有爷们都在外头,王夫人便说道:“我为他担了一辈子的惊,刚刚儿的娶了亲,中了举人,又知道媳妇作了胎,我才喜欢些,不想弄到这样结局!早知这样,就不该娶亲害了人家的姑娘!”薛姨妈道:“这是自己一定的,咱们这样人家,还有什么别的说的吗?幸喜有了胎,将来生个外孙子必定是有成立的,后来就有了结果了。你看大奶奶,如今兰哥儿中了举人,明年成了进士,可不是就做了官了么。他头里的苦也算吃尽的了,如今的甜来,也是他为人的好处。我们姑娘的心肠儿姊姊是知道的,并不是刻薄轻佻的人,姊姊倒不必耽忧。”王夫人被薛姨妈一番言语说得极有理,心想:“宝钗小时候更是廉静寡欲极爱素淡的,他所以才有这个事,想人生在世真有一定数的。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不想宝玉这样一个人,红尘中福分竟没有一点儿!”想了一回,也觉解了好些。又想到袭人身上:“若说别的丫头呢,没有什么难处的,大的配了出去,小的伏侍二奶奶就是了。独有袭人可怎么处呢?”此时人多,也不好说,且等晚上和薛姨妈商量。
【诗句】
红楼梦 · 第一百二十回 ·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正说着,恰好那日贾政的家人回家,呈上书子,说:“老爷不日到了。”王夫人叫贾兰将书子念给听。贾兰念到贾政亲见宝玉的一段,众人听了都痛哭起来,王夫人宝钗袭人等更甚。大家又将贾政书内叫家内“不必悲伤,原是借胎”的话解说了一番。
【译文】
正当此时,恰巧那天是贾政的家人返回家中,他们带来了一份书信,称:“老爷不久将抵达此处。”王夫人命令贾兰朗读信件内容。当读到描述贾政亲自看到宝玉的部分时,屋内的人无不为之落泪,尤其是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更是悲痛。随后大家一起对贾政书中所提到的“我们家族不必过于悲伤,这一切都是为了考验和借机降生”的话进行了解读。
【注释】
- “宝玉抛了我,我还恨他呢”:指宝玉在黛玉死后离开王夫人,王夫人感到愤怒和失望。
- “太太这么一想,心里便开豁了”:王夫人通过思考释怀,心情变得开朗。
- “早知这样,就不该娶亲害了人家的姑娘!”:王夫人悔恨自己当初决定结婚的决定,认为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幸亏有了胎,将来生个外孙子必定是有成立的”:薛姨妈安慰王夫人不要太过自责,因为孩子的出生为家庭带来了希望。
- “大奶奶,如今兰哥儿中了举人”:描述了贾兰(即贾政)的成功,暗示着家族的未来有希望。
- “后来就有了结果了”:预示着未来的积极变化。
- “你看大奶奶”:指的是王熙凤,她现在的地位和生活情况。
- “若说别的丫头呢,没有什么难处的”:表示其他仆人可以按部就班地安排工作或生活。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红楼梦》中王夫人和薛姨妈对于贾政到来及宝玉命运的反应。王夫人的悲伤和自责,以及对薛姨妈安慰话语的理解与接受,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地位和家族命运的影响及其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整体上,这一章节展现了《红楼梦》中家族成员的情感纠葛与生活状态,以及人物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