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贾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书,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心里自是喜欢。后来看到宝玉走失,复又烦恼,只得赶忙回来。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书,果然赦罪复职,更是喜欢,便日夜趱行。

一日,行到{田比}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早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

诗句

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贾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书,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心里自是喜欢。后来看到宝玉走失,复又烦恼,只得赶忙回来。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书,果然赦罪复职,更是喜欢,便日夜趱行。

译文

暂且说说贾政护送贾母灵柩,贾蓉送来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达金陵后,先将她们安置好。贾蓉自己送黛玉的灵柩也去安葬。贾政处理坟墓的事情。一天,他收到家信,信中写着宝玉和贾兰考中了,他心里非常高兴。后来,当他得知宝玉走失的消息时,他又感到烦恼,于是急忙返回。在路上他又听说有赦免诏书,再次收到家书,果然赦免了他的罪行并恢复了官职,这让他更加高兴,于是他日夜加快行程。

一日,他们行驶到{田比}陵驿地方,那天天气突然变冷下起了雪,他们停靠在一个清静的地方。贾政让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都说立刻开船,没有人敢劳动。船里只留下一个小厮侍候,自己在船舱里写信,首先派人早点到家。写到宝玉的事情时,他停下来。抬头时突然看见船头微微的雪影里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的大斗篷,向贾政跪下磕头。贾政还没有看清楚,急忙出船,想扶住他问是谁。那人已经磕头四拜,站起来打了个招呼。贾政才要还礼,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那人只是不说话,似乎既喜又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为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和尚,一个是道士,夹着宝玉说道:“世俗之缘已尽,还不快走吧。”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急忙来追赶。见他三人在前边,那里追得上。只听他们说:“我们三人在此作歌曰:”。

注释

  • “且说”: 开始描述前文未提及的事件或情况。
  • “贾政…贾蓉…贾政…贾兰…”: 描述人物和其行动,强调贾政作为家庭的主要角色。
  • “家书…赦罪复职…欢喜…加紧行走”: 描述接收到家书后的反应及随后的行动。
  • “田比…陵驿…泊…写家书”: 地点和活动的具体描述。
  • “光头…赤脚…猩猩毡的斗篷”: 描述宝玉的外貌和穿着。
  • “贾政…忙问道”: 突出贾政的反应和动作。
  • “俗缘已毕…还不快走”: 描绘和尚与道士对宝玉说的话以及他们的神秘举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方式描述了宝玉的命运波折以及其与贾政、家人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行动和反应,展现了贾府内部的紧张气氛和个人情感的波动。同时,诗中也展示了宝玉与家人的疏离感,反映了《红楼梦》中关于宿命与个人选择的主题。此外,诗中的一些细节,如“大红猩猩毡的大斗篷”和“俗缘已毕”,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和深度。整体来说,这首诗是理解《红楼梦》中宝玉命运的关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