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山林者,辄不善谈市朝事。审若此,则当并废《史》、《汉》诸书而不读矣。盖诸书所载者,皆古之市朝也。

【注释】

  1. 高语山林:指在山林中吟咏。2. 不善谈市朝事:指不擅长谈论市井之事。3. 审若此:如果确实如此的话。4. 诸书所载:各种史书记载的。5. 皆古之市朝也:这些都是古代的市井。6. “是”字:指上述情况。7. 今:现在。8. 则:就。9. 并废:《汉书·艺文志》说:“《七略》之中,本有‘史’、‘子’、‘诗’、‘书’,而其数多于‘六略’。”意思是说,“六略”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与“七略”中的“七录”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小学”相加,共有“九略”。“九略”中的“史”指《史记》,“子”指《论衡》,“诗”指《毛诗》,“书”指《古文尚书》,“易”指《周易》,“春秋”指《左传》,《孝经》指《孝经》,“小学”指《说文解字》。这里说,如果真如作者所说,那么就应当废弃《史》、《汉》等史书了。《汉书·艺文志》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方技、万物,世间无所不有。……非圣人之意也。”所谓“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等,都是当时人们用来观察自然、解释世界的各种学说,它们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所以,作者认为,既然这些学说都不属于儒家经典,也就不必去阅读了。
    【赏析】
    这首诗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种学术风气写的。它指出,有些人只喜欢谈论山林的幽雅,而不善于谈论市井之事;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当把《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全部废弃,不再读这些书了。这是因为史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的市井情形。
    读书是为了明理,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如果只追求名利,那么读书的目的也就不明确,甚至会走向邪路上去。因此,他提倡读书要有正确的目的和方向,要有益于身心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