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学务经数载,震铄古今,公独挽中兴事业;
维大局以一身,名播中外,近世难为继起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首先读懂原诗,把握全诗的内容是作答此题的关键。“挽张百熙联”出自《挽孙中山》,该诗是孙中山逝世后,为悼念孙中山而作的挽联。上联“创学务经数载,震烁古今”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创立革命学说,历经多年,震动了古今,下联“维大局以一身”说的是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毅然挑起大梁,下联“名播中外”,说的是他的名声远播海内外。“近世难为继起人”说的是在近代以来,很难有能继孙中山先生之事业的人。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①上联:孙中山创建革命理论,历经多年,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②下联:他为挽救危亡,毅然担起重任,成为一代伟人;③下联:他的名字传遍世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④赏析: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和建立中华民国的伟大事业。他在1894年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来被称为三民主义。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他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11年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继续奔走呼号,组织力量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都失败了。此后,他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阐发“天下为公”、“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发动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被选举为党领袖,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使国民党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政党。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训练出大量优秀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打下坚实的基础。1926年3月,北伐战争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国家分裂局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