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容我老半锄边,不要公卿寄奉钱。
一事避君君匿笑,刘郎才气亦求田。

【注释】

己亥:作者自号,即己亥诗士。杂诗:指诗人所作的许多诗歌中的一部分,共一百零五首。其二百十五是其中之一。

倘容我老半锄边:倘若让我在边疆上终老,那该多好。

刘郎才气亦求田:就像古代的刘郎一样,也要求一片田地来种庄稼,以谋生计。(刘郎:指刘禹锡;唐时称做“刘郎”。)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25年(大历二年),当时杜甫已五十四岁。这一年,杜甫由夔州出峡,沿江西上,到了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他在这里结识了两位名流:一位是荆州长史李翼(字公飞),另一位是荆州别驾韩朝宗。韩朝宗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物。他的诗写得清丽婉转,音调和谐,颇受人们的赞赏。李翼和韩朝宗都曾向杜甫推荐过他的《登高》一诗。因此,当韩、李二位名流请杜甫到江陵去游览名胜古迹时,杜甫便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江陵与李翼、韩朝宗相会时所写。前两句说自己如能老在边疆上度过余生,那就再好不过了。后两句说,如果能够像古人刘禹锡那样,也有自己的一块土地,那么,也就心满意足了。

从诗意上看,诗人似乎很向往那种隐居生活。但仔细玩味起来,又觉得其中蕴含着一种愤懑不平的感情。这是因为诗人在长安应试时,因投给皇帝的《三大礼赋》受到权贵们的忌恨,从此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处漂泊不定。这种生活与自己理想中那种隐逸的生活相差很远,所以,当他在江陵遇见李翼、韩朝宗这两位名流时,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层层波澜。

此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全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却有曲折变化,跌宕起伏,读来令人感到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此诗为杜甫早期作品。诗中表现诗人希望摆脱政治上的失意,退居山林的愿望。诗人用“苟存”和“刘郎”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