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黄高阁谨门扃,上是文魁下照星。
知否传家有衣钵,籯金不胜一遗经。
【注释】
魁星阁:指科举考试的考场。
丹黄:丹,朱砂;黄,黄色,这里比喻科举考试中用红笔批定的考卷上的文字。高阁:高大的阁楼。谨门扃(jiōng):把门户关好。上是文魁下照星:上面是状元,下面照耀着星星。文魁,状元的意思。籯(zāo)金:装在箱子里的黄金。不胜一遗经:连一根遗留的经书也拿不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于元代大德年间,作者为李俊民,时年五十岁。这首诗描写了奎星阁的宏伟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向往之情。
首句“丹黄高阁谨门扃”,描写了奎星阁的壮丽景象。诗人站在高高的阁楼上,远眺着下方繁华的市井,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里的“丹黄”既指红色的朱砂,又暗示着科举考试中的红色批注;而“高阁”则是指那座宏伟壮观、巍峨耸立的奎星阁。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奎星阁比作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地方,让人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第二句“上是文魁下照星”,进一步描绘了奎星阁的辉煌景象。在诗人眼中,这座阁楼仿佛是一个连接天地的枢纽,上承天上之文魁,下照人间之星辰。这种想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于功名的执着和坚定。
第三句“知否传家有衣钵”,则是诗人对自己家族传承的肯定和自豪。他认为自己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一代宗师。这不仅是对家族荣誉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的认可。
最后一句“籯(zāo)金不胜一遗经”,则是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讽刺和反思。诗人认为即使自己能够积累起无数的金银财宝,也无法比拟那一卷珍贵的经书。这反映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并非真正为了名利本身,而是为了追求知识、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奎星阁为背景,通过对它的描绘和对功名的追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奎星阁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对功名的追求来表达自己对知识、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古代诗歌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