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失明星,痛沧海横流,不遣一绳维大厦;
春风成隔世,怅河山如昨,忍忘杯酒说神州。
【注释】
当代失明星:指近代以来国家衰败。不遣一绳维大厦:不派一根绳索来维系国家大厦。
河山如昨:山河大地仍然像从前一样。忍忘:不忍心忘记。
【赏析】
此诗为民国20年代诗人陈去病所作,是挽张百熙(即张謇)的一首七律。张謇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北洋政府农工商部尚书兼邮传部尚书,曾提倡“实业救国”。民国5年(1916)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此诗即是在张百熙逝世后写的哀悼之词。
首联两句写张百熙生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忧国忧民,忧世忧民,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希望,满怀信心地投身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之中。但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亡的严峻局面,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沦陷敌手、人民流离失所、国家走向灭亡。他深感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空发悲叹:“不遣一绳维大厦。”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张百熙的爱国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无能为力的无奈心情。
颔联两句写张百熙对祖国故土的眷恋之情。尽管他身居异国,但仍时刻怀念着家乡。“春风成隔世”,是说春天的微风仿佛成了遥远的世外之风,故乡的山水依然历历在目,触景生情,使他不禁黯然神伤:“怅河山如昨”。
“河山如昨”四字,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故乡的山河大地依旧,景物依稀,人事沧桑;虚写是说山河大地的变化,正是祖国遭受外国侵略的结果,也是祖国日益衰落、日渐衰弱的表现。作者通过这一联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
尾联两句写作者对张百熙的悼念之情。“忍忘杯酒说神州”,是说他不忍忘记张百熙当年宴请朋友时,常常举杯畅饮,高谈阔论天下大事,谈论的都是如何振兴中华、如何报效祖国的事情。“神州”一词,既是指中国,又含有祖国的意思。这里用“忍忘”二字写出了作者对张百熙当年壮志雄心的缅怀与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