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烟水数追寻,茗碗琴床爱日心。
身退未能忘国恤,病添大半坐书淫。
兵中僧筏猿空化,火后檀园树少阴。
绢素飘零谁拾得,故人车过泪沾襟。
李孝廉长蘅
西湖烟水数追寻,茗碗琴床爱日心。
身退未能忘国恤,病添大半坐书淫。
兵中僧筏猿空化,火后檀园树少阴。
绢素飘零谁拾得,故人车过泪沾襟。
注释:
- 西湖烟水数追寻:在西湖边漫步,寻找着那些烟波浩渺的美景。
- 茗碗琴床爱日心:享受着品茗和抚琴的宁静时光,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身退未能忘国恤:虽然已经隐退,但心中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 病添大半坐书淫:由于生病,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中度过。
- 兵中僧筏猿空化:在战争中,僧人如同筏子上的猿猴一样,四处奔波,寻找庇护之所。
- 火后檀园树少阴:在大火过后,曾经繁茂的檀园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树木,显得格外萧条。
- 绢素飘零谁拾得:飘散的绢帛和丝线被风吹得到处都是,不知道是谁能够捡到。
- 故人车过泪沾襟:看到旧友的车经过,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人通过对西湖烟水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通过茗碗琴床的描述,表达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然而,尽管已经隐退,但诗人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忧。因此,即使病榻之上,也常常沉醉于书中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战争期间,僧人如同猿猴一般四处奔波,寻找庇护之所,而大火过后,曾经繁茂的檀园变得荒凉。这些景象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影响。最后一句,旧友的车经过时,诗人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国家的忧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