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先生入赞枢廷,斯民有福;
看后学欲铸铜像,吾道犹存。
【注释】
倘先生:如果张百熙入朝赞枢廷。枢廷:皇帝的内廷,指中央。
斯民:百姓。
后学:后人,学子。
欲铸铜像: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讲学时立的“铁肩膀,硬脊梁”碑石。
吾道:我的学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用对偶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希望张百熙能够入朝辅政,为国为民造福;同时希望他的学说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影响后世。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倘先生入赞枢廷,斯民有福;
看后学欲铸铜像,吾道犹存。
【注释】
倘先生:如果张百熙入朝赞枢廷。枢廷:皇帝的内廷,指中央。
斯民:百姓。
后学:后人,学子。
欲铸铜像: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讲学时立的“铁肩膀,硬脊梁”碑石。
吾道:我的学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用对偶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希望张百熙能够入朝辅政,为国为民造福;同时希望他的学说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影响后世。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注释】 倘先生:如果张百熙入朝赞枢廷。枢廷:皇帝的内廷,指中央。 斯民:百姓。 后学:后人,学子。 欲铸铜像:指张百熙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讲学时立的“铁肩膀,硬脊梁”碑石。 吾道:我的学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用对偶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希望张百熙能够入朝辅政,为国为民造福;同时希望他的学说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影响后世。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注释】 廿六年前:指作者十六岁时,即1936年。阿母:祖母。牂牁:古郡名。随宦:跟随朝廷出外做官。劫历红羊:谓在元朝统治下度过艰难岁月。红羊,星名,古人以为红羊星主兵,故称之。奉重慈:受祖母的庇护。襁褓(qiǎng bǎo):小手包布,形容小儿。虎口:比喻险恶的环境。菽水:豆汁水,泛指饮食。芸缃(yún xiāng)授业:指教书育人。芸,通“云”,云游;缃,浅黄色,这里指书。联:指《易经》
诗句释义: 1. 维持国政苦心多:这一句表示张之洞为国家政治操劳,付出了很多心血。 2. 终能使大局危而后安:这句话表达了张之洞在国家遇到危机时,能够稳定局势并使国家恢复安定的能力。 3. 经济文章,千秋不朽:强调的是张之洞的政绩和学问将永久传颂。 4. 爱惜人才今代少: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能够珍惜并重用人才的人很少。 5. 更难忘小子蹶焉再起:表达了对张之洞逆境中再次崛起的敬佩
平善坝小泊 蜀江行万里,到此势初平。 峡束双崖豁,天开一线明。 物情争险阻,客意自澄清。 遥望西陵渡,扁舟竟日横。 译文: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平善坝时水面平静,地势也变得平坦。两岸峡谷被山壁分隔开来,形成两处开阔地带,天空如同被撕开一道缝隙,阳光透进来显得格外明亮。周围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险峻与挑战,但心中却保持着一份宁静和清晰。远处西陵渡口的景色令人遥想,希望在此处停船过夜
这首诗是贵阳翠微阁的联句,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贵阳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认可和赞美。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蛮花贡媚,瘴雨流甘,自西林相国,重辟天荒,十八洞武功,前无往古; 注释:这里描述了贵阳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蛮花”指的是贵阳地区独特的花卉,“瘴雨”指的是潮湿多雾的天气,而“西林相国”则指代了贵阳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事件。“重辟天荒”意味着开辟了新的领域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赵氏兄弟的挽联,表达了作者对亡者的哀思和对亡者的怀念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荆树荫双凋,怅招魂都隔重山,未必仙游仍作客;绿杨春不永,念读礼甫逾一载,我怀父执更思亲。 - 荆树荫双凋:荆树(一种树木)两株并在一起,枝叶交错,仿佛在叹息。这里的“荫”是指荆树的叶子,“双凋”是指树叶已经凋零。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亡者的哀悼之情,因为逝者与生者相隔甚远,无法团聚。 - 怅招魂都隔重山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的,表达了对张之洞才华和品德的赞扬。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任重似陈文恭,好古似阮文达,爱才如命似胡文忠 - "任重":表示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 "陈文恭":指的是陈宝琛,他以公正无私、廉洁奉公著称于世。 - "好古":表示热爱古代文化。 - "阮文达":指的是阮元,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 "胡文忠":指的是胡林翼,他曾担任过两江总督等职,以忠诚著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