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寻春春未去,踏青偏向桃花处。
三株五株发村边,梨花杏花花相助。
便令童子呼浊醪,仰天大笑且蹲踞。
追忆当年掌丝纶,百年机务劳思虑。
一从予告在田间,触热冲寒皆不预。
岂无倾葵向日心,自有羲和执日御。
汉家天下已太平,才非留侯奚借箸。
冥然一醉玉山颓,云横谷口青溪曙。

踏青行

野外寻春春未去,踏青偏向桃花处。

三株五株发村边,梨花杏花花相助。

便令童子呼浊醪,仰天大笑且蹲踞。

追忆当年掌丝纶,百年机务劳思虑。

一从予告在田间,触热冲寒皆不预。

岂无倾葵向日心,自有羲和执日御。

汉家天下已太平,才非留侯奚借箸。

冥然一醉玉山颓,云横谷口青溪曙。

注释:

  1. 踏青:春季出游赏花。春未去:春天还没有离去。
  2. 桃花:指春天的景色,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3. 三株五株:形容桃花开得繁盛的样子。
  4. 梨花杏花:春天里常见的两种花卉。它们相互帮助,共同点缀着春天的景象。
  5. 童子:指年幼的孩子。呼浊醪:呼唤浊酒,即粗俗的酒。
  6. 羲和:传说中负责驾驭太阳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太阳神。
  7. 汉家:指的是汉朝,这里泛指古代的朝代。太平: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8. 留侯:张良,字子房,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曾为刘邦出谋划策。这里以张良自比,表示自己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借用的东西。
  9. 冥然一醉:形容喝醉了的样子,非常沉醉。玉山颓:形容醉酒后神志恍惚,好像山一样倒塌了。
  10. 云横谷口青溪曙:形容春天的早晨,山谷中的云雾缭绕,清晨的阳光照亮了青溪。

赏析:
这首《踏青行》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词作,描绘了春天郊游赏花的场景。全词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首句“踏青行”点明了主题,即春天郊游赏花的情景。第二句“野外寻春春未去”,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虽然春天还没有离去,但已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接着通过“踏青”这一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花香、绿意的世界。

第三句“偏向桃花处”,则具体到了春天的某个象征——桃花,强调了春天的主题。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不仅美丽动人,还代表着爱情、幸福等美好的情感。在这里,桃花成了春天的代表和象征。

接下来的内容是对春天景象的描述。第四句“三株五株发村边”,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样子,既突出了桃花的美丽,又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第五句“梨花杏花相助力”,则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色彩,不仅有桃花的粉色,还有梨花和杏花的白色和黄色,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第六句“便令童子呼浊醪”,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童子呼唤浊醪,展示了乡村的生活情趣和淳朴的民风。第七句“仰天大笑且蹲踞”,则表现了作者在享受大自然美景时的愉悦心情,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八句“追忆当年掌丝纶”,则回忆了过去的时光。“丝纶”一词通常与文官、文人相关联,这里可能指的是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官员。这一句既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

第九句“一从予告在田间”,则直接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予告”一词可能是指被皇帝任命为官职的意思,而“在田间”则表明了作者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这一句既反映了作者的现实生活状态,也揭示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十句“触热冲寒皆不预”,则是对个人态度的描写。这里的“触热冲寒”可能是指生活中的艰辛和困难,而“皆不预”则表示对这些困境的态度——不去逃避,而是勇敢面对。

第十一、十二两句“岂无倾葵向日心,自有羲和执日御”,则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倾葵向日心”指的是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象征着忠诚和执着;“羲和执日御”则是指羲和(传说中负责驾驭太阳的神)手持太阳驾御天空,象征着权威和力量。这两句既体现了对自己忠诚和努力的评价,也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和地位的不屑一顾。

第十三、十四句“汉家天下已太平,才非留侯奚借箸”,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立场。这里的“汉家天下已太平”指的是汉朝的政治稳定,而“才非留侯奚借箸”则是说自己的才华并非像张良那样需要依靠别人才能施展出来,表现出一种自信和自豪。

最后两句“冥然一醉玉山颓,云横谷口青溪曙”,则是整首词的最精彩部分。这里通过“冥然一醉”来形容自己沉浸在酒中,忘却一切烦恼;“玉山颓”则形象地描绘了醉酒后的状态,仿佛玉山崩塌一样;“云横谷口青溪曙”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云彩横亘在山谷之中,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青溪,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这些描述既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