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屋炎炎,城外冢仵仵。
炎炎土上人,仵仵人在土。
百年瞬息耳,来去谁为主。
是人未土时,有气悍如虎。
百欲养一身,惟恐致呰窳。
胡为忽弃捐,甘与枯草伍。
但见纸钱飞,白杨荫石户。
狐兔为其邻,蝼蚁为其蠹。
策马过问之,有言终不吐。
去去勿复道,登高望遥浦。
传是耶律城,今惟馀残堵。
陵阙尽灰隤,琐琐安足数。
易水有新酿,饮之消愁苦。
及今不为乐,去日安可补。
咫尺野云来,杏花杂风雨。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1. 首句“出燕京右安门自祖氏园至万泉寺废城望草桥浦见丘冢累累”:描述了作者从燕京右安门出发,经过祖氏园、万泉寺、草桥浦,最终看到了丘冢累累的景象。这一句主要描绘了作者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
  2. 第二句“城中屋炎炎,城外冢仵仵”:这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城外与城内的巨大差异。城中炎热难耐,而城外则冷清荒凉。
  3. 第三句“炎炎土上人,仵仵人在土”:这句话继续描述了城中和城外的人的状态和环境。城中的人生活在炎热的环境中,而城外的人则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4. 第四句“百年瞬息耳,来去谁为主”: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百年光阴如瞬息之间,人来人往,无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5. 第五句“是人未土时,有气悍如虎”: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人在未老先衰前的强大。尽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在年轻时,他们拥有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如同凶猛的野兽一般。
  6. 第六句“百欲养一身,惟恐致呰窳”: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欲望和担忧。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健康、幸福,但是又害怕因为欲望过多而导致生活变得颓废。
  7. 第七句“胡为忽弃捐,甘与枯草伍”: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的无奈和悲哀。有些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选择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甘愿与枯草为伍。
  8. 第八句“但见纸钱飞,白杨荫石户”:这句话描绘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悲哀和无助。人们只能看到纸钱在空中飘飞,而白杨树却遮住了石户的门户。
  9. 第九句“狐兔为其邻,蝼蚁为其蠹”:这句话描绘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孤独和无助。狐狸、兔子和蚂蚁都成为他们的邻居和食物来源,而他们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
  10. 第十句“策马过问之,有言终不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感慨和无奈。他骑着马经过这里,试图了解这些人的情况,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11. 第十一句“去去勿复道,登高望遥浦”: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无奈和迷茫。既然已经无法改变过去,那么就应该向前看,寻找新的希望和方向。
  12. 第十二句“传是耶律城,今惟馀残堵”:这句话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曾经繁华的城市现在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无法再恢复往日的辉煌。
  13. 第十三句“陵阙尽灰隤,琐琐安足数”:这句话描绘了历史的痕迹和沧桑。陵墓的废墟已经被风化得不成样子,这些残垣断壁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辉煌。
  14. 第十四句“易水有新酿,饮之消愁苦”:这句话暗示了生活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虽然易水旁边有了新的酿酒工艺,但是人们却无法消解心中的忧愁和痛苦。
  15. 第十五句“及今不为乐,去日安可补”: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遗憾和悔恨。如果现在不去追求快乐,那么我们就无法挽回过去的时光。
  16. 第十六句“咫尺野云来,杏花杂风雨”:这句话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无常。虽然距离很近,但是野云却带来了杏花和风雨的交融,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命运和自然时的各种情感和态度。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和感叹,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赏析:这首诗以燕京为背景,通过作者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通过对生死、命运和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忧郁和无尽的感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