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词馆荐涉台衡,国史有定评,合文苑名臣为一传;
论谥法允符盛典,熙朝数良佐,与南阮北纪并千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关键词语“国史有定评”“合文苑名臣为一传”“熙朝数良佐”,最后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来赏析。

第一句的意思是:由词馆推荐参与台衡之任,国家史册上将有定评,应当把文坛上的名臣们合编为传记。第二句的意思是:论及谥法确实符合盛大典仪,他(张百熙)是明朝皇帝所称赞的良辅,和南北二史并列千秋。

【答案】

(1)先帝曾说:“张公天下贤相”,今又加封为“文正”,实为褒美之词也。

(2)张百熙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慈禧太后,被贬为福建按察使;后因力保光绪皇帝而获罪,被革职永不叙用。

(3)张百熙与梁启超、孙家鼐、康有为等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4)南阮指《旧唐书》中的卢怀慎,北纪指《新唐书》中的李德裕。

(5)熙朝指清朝的嘉庆时期。“南阮北纪”暗喻张百熙。

赏析:

全诗以四组词语组成,每组都含有一个中心词或短语,分别突出了人物的主要特点。

前四句写张百熙被推举为“大总统”。其中“国史有定评,合文苑名臣为一传”一句,表明张百熙的功绩被载入国史,且在朝廷中被当作典范,受到推崇。“熙朝数良佐”,“熙朝”,指的是清朝的嘉庆时期,“熙”意为兴盛,“良佐”即贤相。这两句表明,张百熙是一位在清朝历史上有地位的人物。“与南阮北纪并千秋”,“南”、“北”指的是两个地方,“阮”为地名,“纪”为人名。“并千秋”意味着他的事迹将会流传千秋万代。

后四句写张百熙被尊为“文正”。其中“国史有定评”表明张百熙的历史评价已经确定,而且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合文苑名臣”说明他的名字被记录在文苑,成为文人学士们的榜样。“熙朝数良佐”表明他在清朝历史中有重要地位。“与南阮北纪并千秋”则表明他的地位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四个层次,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张百熙的功绩和地位,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