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不曾扫,西庄锁故园。
药栏欹剩水,蛛网缀层轩。
忽满春风坐,而无骑吹繁。
野梅迎气味,相与澹忘言。
林鸦低欲散,花外小车留。
老树人孤立,斜阳山更幽。
吟成雪苑句,报与瀼西头。
应讶如逋客,移文幸许酬。
【注释】
绵津先生:指苏轼。东坡居士,故称。
梅山:在今四川峨眉山西南。
至:至。
荒园:荒凉的园林。
阙:空;没有(陪从散人)
使节:出使的人。
山林:隐居之地。
窃愧叹:私下里惭愧、感叹。
辱诗及之:承蒙您作诗,我十分荣幸,所以不敢怠慢。
辄次奉答:即用“次韵”来酬和。
奉答:敬词,恭敬地回答。
小径不曾扫,西庄锁故园。
药栏欹剩水,蛛网缀层轩。
忽满春风坐,而无骑吹繁。
野梅迎气味,相与澹忘言。
林鸦低欲散,花外小车留。
老树人孤立,斜阳山更幽。
吟成雪苑句,报与瀼西头。
应讶如逋客,移文幸许酬。
【赏析】
《探梅山中至荒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苏轼在山中探梅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热情好客之感激。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小径不曾扫,西庄锁故园”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漫步的场景。这里“小径不曾扫”指的是山路上的小路,因为长时间没有人走过,所以显得有些凌乱。而“西庄锁故园”则暗示着作者已经到了一个荒凉的园林之中,这个园林曾经是他的家园,现在已经荒芜不堪了。
第三句“药栏欹剩水,蛛网缀层轩”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园林的景象。这里的“药栏”指的是园林中的花坛,而“蛛网缀层轩”则形容了这个园林中的建筑被蜘蛛网缠绕,显得破败不堪。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的画面,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第四句“忽满春风坐,而无骑吹繁”则表现了作者在春风中的感受。这里的“骑吹繁”可以理解为骑马吹笛的声音,象征着热闹的氛围。然而,当春风来临的时候,却无人欣赏这美妙的景象,这让人感到一丝孤独和寂寞。
第五句“野梅迎气味,相与澹忘言”则是对这种感受的进一步描述。这里的“野梅迎气味”指的是野梅花散发出的香气迎接着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相与澹忘言”则表示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可以忘却一切烦恼,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六句“林鸦低欲散,花外小车留”,描绘了作者在林间散步的情景。这里的“林鸦”指的是树林中的乌鸦,它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片土地,纷纷飞离。而“花外小车留”,则意味着虽然花儿已经凋谢,但是车子还留在花丛中等待主人的到来。
第七句“老树人孤立,斜阳山更幽”则是对整个园林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老树人孤立”是指这座园林中的树木都已经枯萎,只剩下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那里。而“斜阳山更幽”则形容夕阳下的山景显得更加幽静。
第八句“吟成雪苑句,报与瀼西头”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豪感。这里的“雪苑句”可以理解为像雪一样美丽的诗句,而“报与瀼西头”则表示他将自己的诗歌作品献给了朋友。
最后一句“应讶如逋客,移文幸许酬”则是对全文的总结。这里的“逋客”可以理解为逃到山林中的隐士,而“移文幸许酬”则表示他将自己的诗歌作品献给朋友,希望得到他们的回应和赞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探梅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的热情好客之感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