矧我勾吴,文身而裸。
有明战争,天降之祸。
厥赋未贞,王道为颇。
印给四方,日炙其輠。
脂膏既竭,下民卒瘅。
剜肉流血,敲骨及踝。
千秋我公,哀此鳏寡。
盍绘《流民》,盍谒灵琐?
公诚动天,庶几报可。(五章)
眷彼嘉谷,实生其莠。
爰有止水,当门置韭。
宿猾弗除,愿民谁牖?
其众可容,其魁宜取。
如木斯拔,如雏斯乳。
仁者必勇,公维其有。(六章)
烹鱼苦碎,治民苦烦。
调急弦绝,汲多水浑。
五方殊风,莫返黄轩。
去其太甚,不在高论。
钩距不设,鼠雀无喧。
若其性天,起化之源。(七章)
奕世歌思,厥有文襄。
端毅宽静,忠介清刚。
我公岳岳,为儒者宗。
体立用行,攸兼其长。
神动渊默,罔不在中。
若尝膏之,岂惟我邦。
伫公报政,倚公辩章。
吴侬也私,以福万方。(八章)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注释:

  1. 矧(shěn)我勾吴(gòu wú):何况我们江南地区。
  2. 文身而裸:古代的一种纹身习俗。
  3. 有明战争(yǒu míng zhàng bīng):明朝的战乱。
  4. 厥赋未贞(jué fù wèi zhēn):其赋税不公正。
  5. 王道为颇(wáng dào wèi pō):君主之道被扭曲。
  6. 印给四方(yìn gěi sì fāng):将权力和责任分配到四方。
  7. 日炙其輠(rì zhì qí shì):太阳晒焦了车轴。
  8. 脂膏既竭(zhī gāo jì jié):油脂已经耗尽。
  9. 下民卒瘅(xià mín zú dàn):百姓遭受痛苦。
  10. 剜肉流血(wān ròu liú xuè):剜肉出血。
  11. 敲骨及踝(qiāo gǔ jí huái):敲断骨头至脚踝。
  12. 千秋我公(qiū qiān wǒ gōng):你是我的恩公。
  13. 盍绘《流民》(hé huì liú mín):何不画出流离失所的百姓?
  14. 盍谒灵琐(hé yè líng suǒ):何不向神灵祈求庇护?
  15. 公诚动天(gōng chéng dòng tiān):您真的能感动天地。
  16. 庶几报可(shǔ jǐ bào kě):或许能够获得宽恕。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江南巡抚汤潜庵先生的八首诗。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汤潜庵先生的赞美之情。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四言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有力,情感丰富深沉。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汤潜庵先生的期望和祝福。

在具体的情感表达上,诗人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人民比作“渴饮”的水、“剜肉”和“敲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同时,诗人还通过反复的强调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