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肉作羹,母呼进菜。
侍侧劝餐,母匕不再。
獭能报本乌返哺,夕膳晨羞阙供具。
母曰汝贫,毋以我故。
加豆盈觞,匪行我素。
俄焉空庭感风树,为丰为啬总不御。
吁嗟乎!
儿无母哺哺于儿,抚兹怀棬双泪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1619-1647)的《哭母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归山后家园萧飒甘旨缺供,太夫人见怜每食减啬,乙卯十月为二子璈璥析箸,怆然几筵永志馀痛
归山后家园萧瑟,饭菜不丰盛。太夫人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吃饭时都显得节俭。在乙卯十月,作者为了两个儿子(璈璥)而准备餐具,内心充满了悲伤,想要永久地记住这份痛苦。
切肉作羹,母呼进菜。
侍侧劝餐,母匕不再。
獭能报本乌返哺,夕膳晨羞阙供具。
母说:“你很穷,不要因为我的缘故。”
加豆盈觞,匪行我素。
俄焉空庭感风树,为丰为啬总不御。
吁嗟乎!
儿无母哺哺于儿,抚兹怀棬双泪垂。
译文
归山后家园萧条贫瘠,母亲节衣缩食以供饮食;乙卯十月,为了两个儿子准备餐具,心中哀伤难以言表。
切肉做成羹汤,母亲呼唤进菜肴。
侍立旁边劝人进食,母亲的筷子不再使用。
獭鼠知报本,乌鸦反哺母,夜晚进餐,早晨献祭,食物不够供应。
母亲说:“你这么贫困,不要因为我的缘故。”
加上豆类满杯酒,保持我的简朴本色。
转眼间庭院里风吹树枝响,无论丰盛或简约都不能享用。
唉呀,儿子没有母亲喂养他长大,看着这个令人伤心的盘子,泪水流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诗人在归隐山林之后,家乡变得萧条贫穷,母亲为了维持生计而生活得很节俭。诗人为了供养两个儿子而精心准备膳食,但最终还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母亲虽然知道儿子的困境,但仍然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不让儿子为自己感到负担。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只能默默流泪。这首诗体现了孝道和家庭责任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