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名教宗,不是神仙族。
世人多耳食,幻词相竞逐。
指彼洞中迹,咏作丹邱录。
岂知造化奇,开辟此岩谷。
先生独探幽,杖履时往复。
淡志尘轩冕,扫云赋薖轴。
时有跋扈臣,国事可痛哭。
入山恐不深,姓名今匿伏。
再三不能起,写心返华毂。
鸿渐非冲举,龙潜岂辟谷。
西山怀采薇,位置可伯叔。
贤宰推马公,潜德发芳馥。
凿铁移精舍,启宇山门麓。
俎豆示楷模,岁时瞻拜肃。
不狃时俗见,千载知心独。
【注释】
翟硎先生祠:翟硎,山名。在会稽山北。相传夏禹曾登此山,见其上有光采,遂命山为“会稽”。后以“会稽”指代会稽山。先生祠,纪念古代贤人翟硎的祠堂。宗:宗师,这里指翟硎。神仙族,指道家神仙一类的人物。耳食者,盲从的人。幻词,虚妄不实的言论。洞中迹,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方士欲长生不老,皆知神仙方术。”丹邱录:《列仙传》载,晋张公(张华)游嵩高山,逢二道士对坐,谓张曰:“君何得在此?”张曰:“吾家贫,欲求不死之药,闻汝居此,故来问耳。”二道士曰:“君自求之。”张归求不得。后来他终于得到不死之药,服之升天成仙,但不知姓名,只称“丹邱子”,所以后人把炼丹求仙称为“丹邱”。造化:天地间一切事物的生成和变化,泛指自然界。奇:奇异。辟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即断食而不伤身。辟谷者,不食五谷而能长生不老。
【译文】
先生名教宗,不是神仙族。
世人多耳食,幻词相竞逐。
指彼洞中迹,咏作丹邱录。
岂知造化奇,开辟此岩谷。
先生独探幽,杖履时往复。
淡志尘轩冕,扫云赋薖轴。
时有跋扈臣,国事可痛哭。
入山恐不深,姓名今匿伏。
再三不能起,写心返华毂。
鸿渐非冲举,龙潜岂辟谷。
西山怀采薇,位置可伯叔。
贤宰推马公,潜德发芳馥。
凿铁移精舍,启宇山门麓。
俎豆示楷模,岁时瞻拜肃。
不狃时俗见,千载知心独。
赏析:
《翟硎先生祠》,作者不详。诗题下原注“唐李郢”,据诗中内容看,可能是晚唐诗人李郢的作品。
李郢(867—930),字楚望,唐宣城人。大中年间进士及第,官至中书舍人。工于七律,尤长于绝句,风格清新俊雅。与韩渥、许棠齐名,并称“三李”。他的诗题材较广,内容丰富,艺术成就较高。
首联点题。“先生名教宗”,是说先生的学问和道德修养是后世人们效仿效法的典范。“不是神仙族”,则表明先生并不追求那种超脱尘世、遗世独立的仙风道骨生活,而是致力于维护名教、教化天下的崇高事业。
颔联承上启下。前句指出世人往往只是盲目地听信那些虚妄不实的言论;后句说明这些言论都是出自一些浅薄之人之手。“指彼洞中迹”,是指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咏作丹邱录”,则是将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就像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神秘莫测,而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言论却如同真正的丹丘一样,可以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颈联紧承前句。这两句是对前面所说的虚无缥缈的言论进行反驳。“岂知造化奇”,“岂知”表示惊讶之意,意为人们怎么会知道宇宙间的造化是多么的神奇和奇妙呢?“开辟此岩谷”,则是说这些虚无缥缈的言论就如同开辟出来的一片岩石和山谷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性。“先生独探幽”,“独探幽”则是指先生独自深入探索那些虚无缥缈的言论背后的真相。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有先生才能够发现这些虚无缥缈的言论背后的真相,从而引导人们走向正道。
尾联转入议论。前一句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因为自己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后一句则是说自己的这种信念和毅力是受到那些贤明君主的支持和鼓励的,因此自己才能坚持下去。这两句的意思是指,只有那些有着坚定信念和毅力的人才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那些贤明君主的支持和鼓励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整首诗通过对翟硎先生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虚无缥缈的言论的看法和自己坚持自己观点的原因。诗人认为虚无缥缈的言论就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神秘莫测,而真正有价值的言论却如同丹丘一样,可以指引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贤明君主的支持和鼓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