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横海,功在东南,忆当年幕府从游,百战行间窥伟略;
廊庙江湖,身兼仕隐,痛此日师门永隔,三千里外哭先生。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伏波横海,功在东南,忆当年幕府从游
  • “伏波”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将领马援。马援曾平定交趾叛乱,因其功而被封为伏波将军。这里的“横海”意指远航至海洋深处。
  • “东南”通常指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泛指全国或整个国家。
  • “幕府从游”表示在马援的领导下进行军事活动,从游意味着跟随、参与其中。
  • 这句表达了对马援将军的怀念和敬仰,以及他为国家所做的巨大贡献。
  1. 廊庙江湖,身兼仕隐
  • “廊庙”指的是朝廷,是政治的中心场所。
  • “江湖”通常指代自然风光或文人墨客的生活。
  • “仕隐”是指官员隐退或隐居的生活方式。
  • 这句可能描述了诗人对马援既有的政治成就也有隐退生活的双重感慨。
  1. 痛此日师门永隔,三千里外哭先生
  • “师门”是对老师的尊称,这里特指马援。
  • “永隔”意指长久分离。
  • “三千里外哭先生”表达了诗人对马援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为距离遥远而难以相见的痛苦。
  • 这一句体现了诗歌的主旨,即对马援的深深怀念。

译文:

伏波将军横渡大海,功勋显赫于东南之地,回想起当年您在幕府中追随您的足迹,历经百战窥见您的英明策略;您身处庙堂之高也身临江湖之远,您既能在朝中为官又能隐逸山林,如今我悲痛地意识到您与我之间已无法相见,即使身处三千里之外我也为您哀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马援将军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钦佩。通过使用“伏波”、“横海”、“东南”、“廊庙江湖”等关键词,诗人成功地塑造了马援英勇、智慧、谦逊的形象。同时,“三千里外哭先生”这一表达,不仅突出了诗人与马援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传达了诗人对马援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整体上,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